第231章 挖山(第2/2 頁)
,徐達還是從當年楊憲以工代賑上得到的靈感啟發。
徐達沒有想到,自己只是保證了這些百姓,最基本的口糧,竟然得到他們一致的擁護愛戴,一時間反而讓徐達感到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以幕府為中心的封建制度。幕府實施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地方行政管理,以確保政權的穩定和控制力。
整個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
階級與階級之間,壁壘比中國要嚴格太多。
即便是後世,這一點還在很多地方得以保留。比如上學時學長與學弟,進入公司後前輩與後輩,很多事情在中國人看來甚至無法理解。
此時的日本社會,分為四個階層。
最高計程車族包括武士和貴族,他們享有各種特權和權力。
人數最多的是平民階層,包括農戶、町人等。町人就是做生意的人。
平民之下呢,還有一個特殊階層叫“穢多”,“穢多”一般指被隔離的遊民階層,按照日本的法律,“穢多”的性命只能抵上町人的七分之一,換個說法,一個町人如果殺了七個“穢多”,才需要被處死。
而最低階的階層,則是“非人”,不能顧名思義,他們都是人,只是都是破產了的無業遊民、流浪漢、乞丐等。“非人”身份卑微,一個武士甚至可以拿著“非人”的性命去試刀。
更殘酷的是,日本的這些階層是世襲罔替的,就是說,你們祖先是武士,那恭喜你可以一直在武士這個階層,但是如果你的祖先是“穢多”或者“非人”階層,不好意思,你一輩子甚至你的子孫後代們就會永遠是這個階層。
可以說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出身決定一生。
在明朝起碼,還能透過科舉逆轉人生。
過來挖山的青壯力,其中很多便是屬於“穢多”、甚至是“非人”,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吃飽飯,已經是最大的恩賜。
在他們眼裡,徐達這些大明王師簡直就是天兵天將。
即便是平民,在山名氏一族的統治下,日子過得也不算好。
從他們一個個面有飢色的面容便可以看出一二。
此時的日本,銀礦都還沒有被挖掘出來,還不是日後被稱為窮的只剩下白銀的白銀島。
如果在日本本土日子過得真的好,倭寇也不會那麼多了。
這一次朱元璋派徐達過來,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為日後全面殖民日本打好了基礎。
要是換了藍玉過來,天知道會捅出什麼窟窿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