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科研競賽(第1/3 頁)
現在最大的困擾是工具不足。
比如,作為物理學家,最煩惱的事情一般都是數學工具不足,導致他們想研究物理的時候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因此,很多人想繼續研究,就不得不自己成長為數學家。
物理原本就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學科,物理每向前邁一步,很多時候也都表示了數學的進步。
比如,作為生物學家,最煩惱的事情一般都是教學工具不足,導致他們想研究生物應激性反應的時候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因此,很多人只能以身試法,就不得不準備5000塊錢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沈光林研究奈米最大的困擾也是因為工具不足,不過這是觀測工具不足。
奈米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罕見,但是人們缺乏歸納整理的能力。
比如,人類的牙齒的堅硬無比,這是因為牙齒的骨密度已經達到了奈米級別;
荷葉下雨不沾水,也是因為它的絨毛密度達到了奈米級別。
後世,人們根據這個特點製作了各種奈米制品,比如天安門廣場的紅旗就是奈米材料製作的,不懼風雨嚴寒酷暑。
沈光林想進一步“研究”奈米材料,卻遇到了現實困難。
到現在這個時期,原子力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都還沒有發明出來,想觀測到單個原子的運動和形態並不容易。
當然,電子顯微鏡出現的歷史已經很久了。
早在1933年,魯斯卡教授就設計出了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其實就是在電子顯微鏡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大約在明年,也就是1981年,瑞士物理學家海因裡希·羅雷爾與德國物理學家格爾德·賓尼希將會合作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
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1981年出的成果,1986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可比凱利·穆利斯從發明PCR到獲得諾貝爾獎用的時間還要短。
沈光林實名羨慕。
但是沒有用。
現在距離1981年的元旦已經不遠了,沈光林就是想插一腳也已經沒有了機會。
估計,人家已經把原型設計出來了,只是還沒有對外正式公佈而已。
既然佔領不了發明科技這個高地,那就先把奈米理論拿出來吧,先去佔領奈米效應的理論高地也是不錯的,說不準也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呢。
歷史上早就有人因為研究奈米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很早之前,IrvingLangmuir實現了脂肪酸單分子層從水面向固體基底上的轉移而獲得了1932年的諾貝爾獎。
而且,在76年,TuomoSuntola發明了原子層外延薄膜製備技術,也就是原子層沉積技術。
後來的C60富勒烯分子和石墨烯也都是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重大發現。
而受激發射損耗顯微術和分子馬達的製造,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沈光林決定把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放在奈米技術上,他知道這是未來40年的重點發展方向,而且衍生了一大批應用。
這個最容易出成果,靠著先知先覺,沈光林覺得自己可以刷茫茫多的論文了,簡直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奈米分子即使現在還看不見,但是奈米顆粒總是存在的,它的理化性質沈光林也是知道的,根據結果倒推行成它的原因,也能解釋的清。
等到掃描隧道顯微鏡出現以後,剛好可以完美的證明沈光林的科研成果。
沈光林把自己的新材料研究成果交給學院就沒再管了,這是科研任務,我已經幫你們完成了。
......
進入12月的第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