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出遊遇情敵(第2/4 頁)
在錦西化工廠試製成功。
產品被送到京城纖維廠一次抽絲成功,這是第一批國產尼龍問世。
因為它誕生在錦西化工廠,所以這種合成纖維後來就被國內命名為“錦綸“。
同學們誰想釣魚的都可以參與進來,還可以順便整點鮮活水產品烤著吃。
在京城適合釣魚和春遊的地點還是比較好選的,距離學校最近的地點就在101中學附近的圓明園。
未名湖也有魚,不過在自家校園裡搞這些好像不好。
圓明園遺址中就有一個大湖,只要交錢就是可以釣魚的,即使在後世,也有人偷偷過去夜釣。
能夠選在週末集體出遊,同學們都很興奮,不少詩人已經提前“即興揮毫”好了,就等當日發揮變現。
沈光林早就發現了,在這個年代,詩人遍地走,李白多如狗。
不少同學說,沈老師雖然穿著洋氣,長得也帥,但他不會做詩呀,缺乏革命主義浪漫情懷。
沈老師確實不會做詩,也看不上,但是他會釣魚。
他的魚塘裡曾經養了好多魚,有國內常見的青草鰱鱅金魚錦鯉,也有來自國外的老毛子大馬哈黑珍珠。
無論自己池塘裡養的魚還是別人水塘裡遊的魚,只要有機會上手,沈光林統統都不放過。
沈光林的父親老沈的愛好也是釣魚,不過他是真的在釣魚。
就是到青菜地挖蚯蚓那種。
隨著時代的變遷,好多詞彙的意思都改變了。
這就跟“溜冰”一樣,70後80後溜冰是在室外用腳穿著鞋溜的;90後00後溜冰是在室內用嘴對著瓶子溜的,完全是兩種運動。
在沈光林很小的時候,老沈就帶著兒子釣野塘了,這也是沈光林童年時光裡練習鋼琴畫畫羽毛球之餘為數不多的樂趣。
後來,沈光林長大了,有感於釣魚確實是項好運動,因此自己開辦了魚塘。
聽說這次出遊能夠燒烤還能釣魚,同學們的興致果然很高。
大家帶著各色物品興高采烈的就出發了。
因為選址圓明園,從京城大學過去並不遠,走路也就十幾分鍾路程。
等同學們大部隊趕到的時候,沈老師已經把炭火升起來了,正在指揮小雨同學把牛肉切塊,羊肉串串。
大家一番安營紮寨忙裡忙外之後,不少同學開始了自己的才藝展示之旅。
這個年代的同學們怎麼會這麼有才的?
折柳枝脫了皮吹口哨算是最低階的;
鑽孔做柳笛吹出節奏感來這是第二級的;
竟然還有人會用樹枝折成草蟲螞蚱之類,這簡直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場展示呀。
曾經的沈光林還以為自己很多才多藝呢,鋼琴十級,繪畫9年,羽毛球職業級,高爾夫,保齡球也都有一定的水平,結果到了這裡壓根沒有任何可以展示的空間。
沈光林會彈鋼琴吉他,而現場只有手風琴和口琴。
唱歌他也融入不進去。
因為同學們唱的歌曲他都不會。
傳統歌曲不會,現在的“流行歌曲”也不會。
就連李莉同學都唱了一首他沒有聽過的“流行歌”:
“妹妹找哥淚花流,
不見哥哥心憂愁。
望穿雙眼盼親人,
花開花落幾春秋。
啊…
花開花落幾春秋,
當年抓丁哥出走,
背井離鄉爭自由。
如今山溝得解放,
盼哥回村報冤仇。”
......
還好沈老師會燒烤會釣魚會講笑話。
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