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返程(第1/3 頁)
投資談判進行的如此順利,怪不得改革開放之初騙子會有那麼多呢。
大家都是摸索著過河,做什麼都是要交學費的呀。
不過,工作人員的辦事熱情是真的高,說到做到,從不拖泥帶水。
或許,深城速度就是這麼來的。
沈光林和蘇有朋兩個人代表公司簽署了投資意向書。
真正落地的公司是沈氏集團旗下新成立的殼公司,名字叫做“優衣服裝製造有限公司”。
臨時生產場地是一個像倉庫的廠房。
以後,等新廠房建設好以後,這裡估計就只是作為倉庫使用了,可以簡稱做“優衣”庫,帶試衣間的物流發貨平臺。
深城市原來主體是寶A縣,只有老縣城還算繁華一些,南山就是一塊貧瘠的靠海地塊而已,難得有人願意看上這裡。
深城市政府一口氣給他們公司批准了兩塊地,都在南山。
其中一塊地是就是他們看好的那棟老工廠,特區成立之後,這家企業就搬遷到關外去了,也是為了跟海外投資商騰地方。
另一塊地是全新的農田,其實就是一個村子,有山有水,總佔地面積大約六七百畝,這塊地政府答應先做三通一平,然後沈光林他們再投入資金去搞建設。
政府工作人員也拍了胸脯的,三個月內一定完成最基本的基礎配套。
為此,沈光林額外交了十萬港幣的定金。
這也算是最初級的對賭了。
這個年代,港幣就等同於外幣。
外幣才是硬通貨!
招商引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賺得外匯,沈光林拿出的港幣果然比那二十萬人民幣還讓人心動,更增加了所有人的信心。
至此,一切需要協調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
在祝福別人的時候,人們喜歡用的詞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之類。
如今,沈光林的這一趟香江和深城之旅就真的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了,他們簡直沒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
老廠房已經到手了,交接的當天,他們三人就收拾出兩個房間住了進去。
並不是不能住酒店,不過廠房附近交通特別不便利,住到酒店裡隨時過來有點遠。
而住到廠房裡,美其名曰為了更早的恢復生產,其實他們就是想更近距離的接觸一下自己的產業。
好強的事業心。
當然,這裡的租金當然用不了二十萬,甚至都不用花錢。
有錢也不能亂揮霍,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政府也是大方,老廠房這塊地只要給水電費支付工人工資外加承諾能夠招收當地工人就可以了。
就算是新廠房那邊,土地也幾乎是不要錢的,只要能夠創造稅收和外匯就行。
這條件簡直太優越了吧。
怪不得特區內那麼多老外在穿梭其中呢,各種政策給到位之後,別人怎麼會不來投資。
其實,沈光林正在做的事模仿的就是幾年後在龍華建廠的老郭的行徑。
他看過採訪,無論當事人的,還是工作人員的,老郭的套路說出來也簡單。
當時的老郭並沒有很多錢,但他先是做出一副不差錢並且訂單很多的樣子,然後就有銀行追著他求貸款了。
沈光林也想過了,等到暑假的時候,自己也出國一趟,去扶桑,去花旗國拉一些訂單回來。
順便還可以找找合適的專案,也建設一些別的型別的工廠,產品線太單一競爭力就會不足。
未來的二十年,那都是服裝行業發展的黃金時間段。
西域的棉花和原材料那麼好,條件得天獨厚,為什麼不去用呢。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