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戰略進攻、戰術防守(第4/4 頁)
那麼你想逞英雄把箭拔出來都不成,只能用刀把箭頭剜出來,那過程想想就酸爽,而且因為箭桿碎了所以不能被敵人撿回去使用,對於防守一方顯然是極為有利的。
也有人說,如果是敵人把箭頭拿走重新連線一個箭桿呢,當然可以,古代冶鐵落後,箭簇的反覆使用也是正理,可是那消耗的製作時間可是很大,不利於進攻方,而且射進來的箭矢又變成了防守方的利器,到最後還是進攻一方虧大了。
這種思想其實來自古代歐洲的重甲騎士,那些傢伙抱著老粗老粗的大槍騎著馬去撞敵人,如果你看過相關的電影電視就知道,那玩意也是極為酥脆的,只要碰到敵人的身體 就會寸寸碎裂,只留一個槍頭在敵人的身體裡。歐洲人這麼設計倒不是為了不讓敵人二次使用,而是為了減少騎兵衝擊對雙手雙臂的傷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你那麼一衝差不多有幾百上千斤的衝量產生,人類的肩膀承受不住,肯定會脫臼,而如果槍桿碎了,那麼騎士受到的反作用力就會微乎其微,完全可以拔出寶劍繼續作戰。
望著倒地慘號的一百多戰友,剩餘計程車兵面如死灰,但是在後邊督戰隊的驅趕之下,仍然要硬著頭皮繼續衝上來,一波又一波,攻堅戰歷來如此,哪怕是北伐戰爭的時候,傳說中的葉挺獨立團也是倚靠視死如歸用人命填才攻克的武昌城,當然了和鐵軍(第四軍)齊名的桂系鋼七軍(這麼起名字就是為了逗氣兒,你是鐵軍我是鋼軍,起名字壓你一頭,直到最後被四野碾碎為止,四野的前身紅一軍團的前身葉挺獨立團,正好是鐵軍的核心,所以也算是鐵軍幹掉了鋼軍為自己正了名),所有那時候的軍隊攻堅的時候都免不了用人命填,千年以來很少有例外。
這場針對拒馬的戰鬥整個持續了一個上午,死了上千人,終於實現了搬開拒馬的目的,不是劉宋軍的弓箭殺傷力小,實在是屍體已經高過了拒馬,變成了人肉掩體,弓箭也沒辦法射殺他們,只好任由這些人拉開了拒馬的阻礙,現在寨牆外邊就只剩下一片開闊地和一丈多寬的壕溝了。
看到眼前微不足道的成果和遍地的死屍,饒是長孫頹心如鐵石也不由得皺眉,僅僅搬開拒馬就死傷了數千人,那要是攻破寨牆呢,要知道到目前為止自己連一個敵人都沒看見,雖然也試圖射箭壓制對方,可是寨子裡邊悄無聲息的,似乎一個受傷的也沒有,讓進攻方無比的沮喪。
在寨牆的遮蔽下,營寨內部的情況無人知曉,顯得那麼的神秘,讓長孫頹浮想聯翩,裡邊到底是怎麼樣了呢?裡邊確確實實沒有人受傷更沒有人死亡,前營是一片縱橫交錯的交通壕,不是普通的壕溝,是交通壕,四通八達綿延數里,來自淮海戰場上我軍的交通壕,利用這個東西,我軍活活困死了人數和裝備都佔優勢的敵人,那個威力自然非同小可,連大炮轟炸都沒辦法有效殺傷的交通壕,拿來應付冷兵器作戰的弓箭(也許未來會有石頭?)那自然是綽綽有餘了,自然是不會在對方盲目射擊下受傷,更為出格的是,壕溝上邊還有木板,士兵們進入壕溝就把木板蓋在腦袋上,這怎麼射得著,簡直是比烏龜還要烏龜。
看著滿目瘡痍,長孫頹知道不能再繼續了,必須停下來緩一緩,就命令部隊停下來吃午飯修整,至於那些慘號不止的傷兵們,還是留在那裡繼續吧,就當聽不見就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