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馬援馬革裹屍(第2/6 頁)
援以前去北方打仗的時候,曾經教訓過樑松和竇固兩個人,這兩人心裡就記恨他了。其實他們之間的矛盾,還不止這一件事兒。以前馬援生病的時候,梁松去他家看望,都走到馬援的床邊了,還下拜行禮,可馬援躺在床上,動都沒動,也不回禮。等梁松走了,馬援的兒子們就問他:“梁伯孫(梁松字伯孫)是皇上的女婿,在朝廷裡地位高,大臣們都怕他,您怎麼不回禮呢?”馬援就生氣地說:“我是他父親的朋友,他雖然地位高,可也不能不懂尊卑啊!”從那以後,梁松就恨上馬援了。馬援有個哥哥的兒子叫嚴敦,這兩人喜歡在背後議論朝廷裡的大臣,馬援擔心他們惹禍,在去交址打仗的時候,還寫信告誡他們,讓他們說話做事小心點,要學龍伯高,別學枉季良。這龍伯高叫述,當時是山都長,枉季良叫保,是越騎司馬。沒想到有人跟枉保有仇,就上書告發他,說他迷惑眾人,還把梁松和竇固也牽連進去,說他們和枉保一起幹壞事。這人還找到了馬援告誡侄子的信,當作證據。光武帝看了奏章,把梁松和竇固叫來罵了一頓,還把馬援的信給他們看。梁松和竇固嚇得直磕頭,把頭都磕破了,才沒被治罪,不過枉保的官被免了,龍伯高被提拔為零陵太守。經過這兩件事兒,梁松和竇固都恨透了馬援,梁松更甚。馬援也知道他們倆恨自己,怕他們在背後說壞話,所以才跟杜愔說那些話。可他既然知道這兩人是個隱患,為啥還要去出征呢?其實就是因為皇命難違,他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就帶著兵往南走,一路上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
到了下雋的時候,都已經快過年了。馬援就在下雋縣城裡過了年,然後派人去打聽去武陵的路。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從壺頭山進去,路近但是水險;一條是從充縣進去,路遠但是地勢平坦。中郎將耿舒說,不如從充縣走,這樣穩當些。可馬援想走近路,覺得這樣能快點到,還能省糧食。將帥兩人意見不一樣,馬援就上書給光武帝,說走近路能快點到,還能掐住敵人的要害,成功得快。光武帝聽了馬援的,就下詔讓他按自己的想法辦。
馬援就從下雋出發了,走到臨鄉的時候,離壺頭山就幾十裡地了。那些蠻人聽說馬援來了,就出來阻攔。馬援帶著士兵一陣猛打,殺了兩千多蠻人,蠻人嚇得四散而逃,都跑到竹林裡去了。馬援讓士兵到處去找,可一個蠻人都沒找到,就繼續往壺頭山走。這壺頭山可有一百里高,方圓三百里,是出了名的險要地方,再加上水流湍急,到處是深灘,彎彎曲曲的,根本沒有好走的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塊平地,就在那兒紮營了。抬頭一看,那些蠻人在高坡上守著,把路口都堵住了,就算有千軍萬馬,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上去。馬援沒辦法,只好耐心等著,找機會再行動。可誰知道,這一等就是好幾天,一點機會都沒有。這天氣突然變得特別熱,那瘴氣和疫病一起來,好多士兵都染上病死了,馬援自己也累得不行了,就在山壁上挖了個洞當屋子,躲進去避暑。有時候聽到蠻人在外面喊叫,他還得強撐著病體出來防備著,累得直喘氣,還得不停地給士兵們下命令。旁邊的人看他為了國家這麼拼命,都很感動,有幾個都忍不住哭了。
中郎將耿舒是建威大將軍耿弇的弟弟,他因為之前的建議沒被採納,現在在壺頭山被困住,吃了不少苦,心裡就很不服氣。就給耿弇寫了封信,大概是說:“之前我上書說應該先打充縣,雖然糧食不好運,但是士兵們都想打仗,好幾萬人都想衝在前面。現在倒好,在壺頭山根本走不動,大家都憋著一肚子火,這樣下去不是餓死就是病死,真是太可惜了!之前到臨鄉的時候,那些蠻人自己跑出來了,如果晚上去偷襲,就能把他們都消滅了。這伏波將軍就跟那西域的商人似的,走到一個地方就停下來,所以才打敗仗。現在果然染上疫病了,都跟我說的一樣。”
耿弇收到信,怕耿舒在蠻人那裡有危險,就趕緊把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