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如果你還沒開始想這些,我建議你們現在開始想(第1/2 頁)
唱完詩,蘇老師開始介紹嵇康的生平。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銍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他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後迎娶魏武帝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孫女長樂亭主為妻,育有一兒一女,因而獲拜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司馬氏掌權後,隱居山林打鐵拒絕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隸校尉鍾會構陷而遭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死前,嵇康在刑場上要來焦尾琴,當眾彈奏千古絕唱《廣陵散》,曲畢,他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說完後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
嵇康與阮籍等人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
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又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今有《嵇康集》傳世。
在古典文學史上嵇康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他出生低微,憑才名而晉升社會權貴之列,但在那個社會結構劇烈變動、波詭雲譎的時代,他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和成就、特立獨行的人格因難以與時代相容,盛名之下危如累卵,即便歸隱山林不問世事也不能避開世俗的叨擾,最終英年早逝。
說著說著蘇老師忽然落下淚來,嘆息道:每一個動盪的時代,各行各業都會湧現出領冠時代的人物,他們是極致的探索者、新事物的建設者,他們忘我地追求,不捨晝夜,成就斐然,但與此相應的是,他們往往因為自己建立的新事物過於超前、受時代普遍的環境所限不能為世俗所接納,所以我們看到了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懷才不遇,在世俗中屢受磨難,比如老子騎青牛出關,孔子周遊列國,屈原投江,嵇康就戮,李白遨遊四海,杜甫大半生逃難,辛棄疾半生不能仕,蘇東坡一生被貶……
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也是最神奇的地方。這些人縱然一生困頓,有的甚至畢生飽受打擊,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因為苦難而深入民間,對天下蒼生和宇宙執行的規律有了更直觀、平實、深層的感悟和悲憫。這些感受沉澱到他們的生活中,灌注到他們的作品中,變成一部部絕美的作品,經世人傳播散入平常百姓家。
透過這些作品,他們高絕的才華和品格構築了這個民族最底層的文化基因被傳唱至今,到今天仍在規範和激發我們的行為和思想,常見常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就是藝術的價值!
說到這兒,蘇老師不落淚了。他合上扇子又迅速啪地一聲開啟,雙目炯炯有神、神采飛揚地掃視著在座的每一個人,開始總結陳詞:雖然史上也不乏能夠實現藝術和現實理想高度合一的人,但這樣的天才並不多,或者說罕見。如果你們中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我也不反對,而且會與有榮焉,但人的時間和能力畢竟有限,大多數人都是俗人,所以嵇康和與他類似的那些人都是無論哪個時代的大多數。他們的人生至少說明了一點: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希望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細心地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如果你聽懂了,我不枉此行,如果你沒聽懂,說明還需要更多時間和經歷去懂得這些。生活和理想是在座每個人——包括我——畢生的課題,這兩者的融合很複雜,但其實也很簡單,越簡單越好,如果你還沒開始想這些,我建議你們現在開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