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生活就像一鍋菠菜湯(第2/2 頁)
上禮鎮公社的社員比下面大隊社員好一點,工分和錢票摻合著來。就待遇福利來說,縣城和市裡肯定優於鄉鎮,但是他們要插隊下鄉。
鄉鎮居民免了下鄉這事,也要幹農活記工分。馬林這種運輸隊扛活的算滿工分,還要補幾個工分,掰苞米這些就沒補助。
跟下面生產大隊一比,鄉鎮公社又有錢票和集體作坊優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馬林家在上禮鎮西邊最北側,隔著幾排楊樹和一條堤壩就是禮河,平時去運輸隊,馬林愛走這條路,清靜沒人。
入秋的時候這條堤壩路很漂亮,到了十月份葉子掉一大半,蕭瑟又淒涼。六點出門天放亮,太陽還沒出來。
路邊還有不少松樹,一隻松鼠在松樹上上下忙活。
松鼠上樹尖,準是大晴天。
憑著記憶走到運輸隊,上千平的後院人喊馬叫的,已經有人在搬草料,給牲口喂水,還有打掃院子的。
不遠處有人站在鍘刀旁,“大林,過來幫我把著點苞米杆。”鍘刀(網圖) 關外餵馬,大多用紫花苜蓿、羊草、玉米秸稈和豆秸,沒有粉碎機就用大鍘刀鍘一兩厘米長短,越細越好。
馬不像牛羊有多個胃,不能透過反芻消化,飼餵馬匹要格外細心。
常說:細草三分料,寸草鍘三刀,無料也上膘。
,!
一個送莖杆一個掌鍘刀,人手富裕還要加個清理的。
馬林就近抱起一捆苞米杆子,大步走過去扔到旁邊,“謝叔,咱倆多整點。”
男人身穿黑棉襖腦袋冒熱氣,嘖嘖道:“你白(不要)整這麼多,馬吃不了都潮了。”
闖關東,有舉家避難,有逃荒找飯,還有產業工人遷徙,歷史長短不一。
馬林的祖先就是明末清初從魯地萊州,推著木獨輪車到的關外,還有朋友家是解放後到的東北,全家進了鞍鋼。
《闖關東》裡朱開山這種跌宕起伏毀家紓難的不是太多,有些發展的好嘴巴里省錢買地,地多了蓋莊子。
關外以某某姓命名的村莊不是太普遍,村裡大多是天南海北遷徙而來。往往一大家子孩子結婚物件,有山東口音,河南口音,還有四川和安徽口音,語言裡帶有明顯的地域方言。
馬林也非常討厭誰張口閉口代表關外,將近8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一大半人口祖先是外地遷徙來的,你代表個der。
“多鍘點裝袋子裡,堆馬棚裡面唄。我來吧,謝叔你送杆。”
馬林站鍘刀前,‘咔擦咔擦’忙活一早上,混了點苜蓿和大豆秸稈,用篩子過一遍,篩掉沙子小石子。
餵馬要少添勤添,每次只撒薄薄的一層。草料多了,馬嘴裡噴出的熱氣會使下面的草發溼而皮軟,影響食慾。
:()穿越72:不當怨種男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