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仙之緣(第2/4 頁)
他意識到,這或許是先生的一則寓言,意在告誡世人,無論是讀書還是修行,都應秉持正道,莫要被虛榮與功利所迷惑。正如修仙之途,若只追求捷徑而不擇手段,終會陷入危險;唯有腳踏實地,從內心深處去領悟和改變,才能走向真正的圓滿。而世間之事,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看似巧妙的手段與方法,中間往往隱藏著不穩之處,只有步步踏實,即便小有蹉失,也不至於釀成大禍。這與修仙的兩條途徑所蘊含的道理,實乃同一意也。
扶乩奇事
在江南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擅長扶乩的術士,他聲名遠揚,據說能請來各路神仙。一日,他雲遊至北方的一個村落,宣稱其仙號為臥虎山人。這位臥虎山人與眾不同,他降臨乩壇後,並不言及休咎禍福,只是熱衷於與人唱和詩詞,偶爾也會揮毫作畫。他所作之畫,不過是寥寥數筆的蘭竹,雖簡潔卻頗具神韻,能得蘭竹之形與神。
其詩風清淺而不俗,常能於平凡事物中見新奇。有一次,眾人圍聚乩壇,只見扶乩之筆在沙盤上緩緩移動,寫下一首面見下壇一絕:“愛殺嫣紅映水開,小停白鶴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綠,才藉莓苔穩睡來。”此詩一出,眾人皆讚不絕口,詩中描繪出一幅春日美景,紅花映水,白鶴翩躚,而詩人以獨特的視角,想象花神責怪自己衣衫之綠與周圍景色相融,故而只能借莓苔安睡,充滿了詼諧與詩意。
又有一次,眾人以舟和車為題,限韻作詩。臥虎山人不假思索,揮筆而就。詠舟限車字雲:“淺水潺潺二尺餘,輕舟來往興何如,回頭岸上春泥滑,愁殺疲牛薄笨車。”將春日淺水中輕舟的自在與岸上春泥中疲牛拉車的艱難相對比,生動而有趣。詠車限舟字則曰:“小車[車歷]轆駕烏牛,載酒聊為陌上游,莫羨王孫金勒馬,雙輪徐轉穩如舟。”以烏牛拉車,載酒出遊的閒適,勸慰人們莫要羨慕富貴之人的金勒馬,自有小車如舟般的安穩樂趣。其餘詩作,也大都類此,清新雅緻,韻味悠長。
眾人對這位臥虎山人的才華欽佩不已,紛紛詢問他的姓字。然而臥虎山人卻總是神秘兮兮地回答:“吾乃世外之人,何必留名。若君等定要相迫,唯有杜撰一名以應命罷了。”
村中甲乙二人,對扶乩之術深感好奇,便一同向術士學習扶乩之法,研習其符。起初,他們依法召請臥虎山人,山人果然降臨乩壇。只是所書之字,大多歪歪扭扭,難以辨認。術士見此,笑著解釋道:“此乃二位手生之故,扶乩之術,需手熟方能靈驗。”
一日,乙心懷虔誠,獨自焚香召請臥虎山人。他滿心期待,然而等了許久,卻不見仙人降臨。乙心中疑惑,又試了幾次,依舊毫無動靜。越數日,乙再次召請,可臥虎山人仍不降壇。乙心中沮喪,又有些擔憂,不知自己何處得罪了仙人。
後來,臥虎山人竟降於甲家。甲心中詫異,想起乙的遭遇,便叩問臥虎山人乙召請不降之故。只見扶乩之筆在沙盤上快速移動,寫下判語:“人生以孝弟為本,二者有慚,則不可以為人。此君近與兄析產,隱匿千金,又詭言父有宿逋,當兄弟共償,實掩兄所償為己有。吾雖方外閒身,不預人事,然義不與此等人作緣。煩轉道意,後毋相瀆。”甲看罷,心中大驚,這才知曉乙的所作所為。
臥虎山人又判示甲曰:“君近得新果,偏食兒女,而獨忘孤癟,使啜泣竟夕。雖是無心,要由於意有歧視,後若再爾,吾亦不來矣。”甲滿臉羞愧,當即向仙人認錯,表示今後定當改過自新。
先姚安公聽聞此事後,感慨道:“吾見其詩詞,謂是靈鬼;觀此議論,似竟是仙。此仙不僅有才華,更能明察人間善惡,以道義勸誡世人,實乃不凡。”此事在村中流傳開來,眾人皆對扶乩之事敬畏有加,也對孝悌道義有了更深的認識。許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生怕有違道義而觸怒神靈。而甲乙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