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買臣(第1/2 頁)
一條大道直通到盤踞在渭河邊高地上的田家的大宅,平日裡這條路上絡繹不絕的是田家派出去各地收買名貴器物的人,而各個郡縣奉送珍寶古玩、聲色犬馬的往裡走的人同樣數都數不清。
今天這路上不時掠過華麗的車輦或高頭大馬都是往裡走,竇嬰與灌夫也怡然前行。馬背上的騎者瞟到這條路上竟然有兩個走路的人,難掩臉上的鄙夷:擺明就是是去打秋風。
一輛宮車過來,開路的騎者看到這倆人還走的這麼跋扈,高聲吆喝讓道。要不是擔心著兩人真是丞相的請親戚,催促靠邊,騎者不耐煩催促:“讓開讓開!”
灌夫哪曾受過一個下人膽敢對自己吆三喝四,猛瞪環眼,凜然生威。那九死餘生的殺戮之氣嚇的對方一縮脖子,拉緊馬頭,斜退了兩步,趕忙加鞭越過,身後傳來灌夫哈哈大笑。
雖然再沒有人對兩人說什麼,更沒有人為他停留,但灌夫覺得每一騎經過,都好像有鄙夷的針錐刺著自己的脊樑,讓自己覺得很不爽,非常不爽,幸好這時候,灌夫就注意到前方另一個人——另一個也是走著往田家去的人。
他叫朱買臣,會稽郡人。灌夫能認得這個人,因為對方曾經是個名人。
朱買臣愛好讀書,但根本不懂的置產立業,所以四十歲仍然是個落魄儒生,只能靠砍柴賣掉換回糧食維持生計。難得的是娶到了一個老婆,但是不能養活她,所以他老婆也只得幫忙揹著柴薪跟隨朱買臣到市集。只是這朱買臣肩上挑著柴薪,口中卻一直咿唔不絕地背誦詩文,人們在背後把他當作笑料傳來傳去。他的妻子很難堪,提醒朱買臣,可他反而越念越響,甚至如唱山歌一般。
朱妻思量如果一直這樣忍饑受餓,終不是個頭,還不如另謀生路,省得這樣受苦,就向買臣請求離婚。朱買臣對她說:“你別看我現在是個窮鬼,我五十歲要大富大貴。現在我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你跟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再等我幾年,到時候我好好報答你的功勞。”
這預言太超前了,他妻子這樣的尋常婦女是沒辦法理解的。女人忿恨地說:“我跟著你這麼多年,苦楚是嚐遍了,你是個讀書人,弄到擔柴為生,也應曉得讀書無益,為什麼至今不悟,像你這樣的人,最後只能餓死在溝壑中,又怎麼能夠富貴呢?”大哭大鬧下,朱買臣只好同意離婚,寫下休書,交到前妻手裡,女人也絕不留戀,出門自去。
後來朱買臣被介紹到會稽郡當一名差役,但富貴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如探囊取物,但狀況似乎有所改善。有一年年底,會稽郡的上計吏要彙報財賦統計,派了朱買臣押送輜重車來到帝都長安。在公車署裡等待皇帝詔令的時候,卻很久沒有迴音。朱買臣盤纏用盡,吃的用的也沒有了,幸虧一起赴京的兵卒們輪流送給他一些吃的東西活命。
直到某一天,朱買臣湊巧遇到老鄉莊助。
莊助深受漢皇上賞識,劉徹組織內朝,抗衡外朝,以皇權對抗相權。他向皇上推薦了朱買臣。漢武帝召見老朱談《春秋》,解《楚辭》,聽的高興,也封朱買臣為中大夫,就是當顧問,在宮裡侍奉,老朱算是解決了生存問題。
後來武帝想做件大事,大儒公孫弘卻上疏進諫阻撓,皇上派朱買臣去跟公孫弘講大道理,而老朱竟然使他服氣。這樣朱買臣連帶著他的貧窮往事就出名了。不過出名過後,大家開心完了,在繁華的帝都也乏人問津了。只是老朱在這一次風光後,官運還是未能亨通,屢生波折,仍然只是在長安混口吃的。
灌夫快走了幾步追上了他,就看著他似笑非笑:“中大夫最近可大富貴了?”
朱買臣曾經把這類問候當真心祝福,現在大概也知道大夥兒這樣的“關心”後面的真正意圖,他不想回答,又覺得不禮貌,所以還是答道:“託福。”
灌夫卻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