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唯有殺(第1/3 頁)
看著兩側山壁陡峭,袁華在思考這地方都是是個極度適合重弩伏擊的,可怎麼爬上去呢?
袁華一邊思考,一邊用羊皮和木炭記錄自己的想法,隨著晃晃悠悠的馬隊,他們終於跨過了雄偉陡峭的山口。
當袁華的戰馬踏上草原,他明顯感覺到這個生靈,無比的興奮,連腳步都變得歡快。
放下羊皮,他再次看著這片在晨曦間,隨風起伏的草海,不悲不喜。
崔力則坐在馬上,他在研究袁華給他畫的上弩器,這東西有意思,人只要抬到力氣最大的位置,然後搖動後面的兩個把手,就能將弓弦掛上弩機。
按照袁華的說法,就算是古塔也能自己上重弩,只是射速慢一點!
可崔力知道,這不是問題,為啥?因為重弩本身比的就是力量和準頭,弓不能長時間瞄準,弓手拉開弓的同時,弓就在輕輕顫抖,時間越久弓手的準確度就越差,而弩手可以一直瞄,可以等到最好的機會再出手,一擊必殺!
而且,弩的力量是弓的數倍,重弩在百米內的近距離,幾乎是一條直線,準確度極高。
所以,大漢的弩從來就不是追求射速,而是追求威力!要追求射速?那可以三輪射,三排人一輪接一輪發射,前排人射完,回到後隊上弩,第二排跟上射擊,這就如同海潮,一層接一層,輪迴往復,永無止境!
而且,弩手的腰張,比弓手的臂張要更為持久,崔力就親眼看到,大漢計程車兵可以一個上午不停的開弩,而遊牧民射完三十支箭,手臂就會痠痛,弓力會很快衰減!
還有一張圖,崔力還沒看懂,當然這是袁華自己在琢磨的,他知道後世有一種滑輪弩,力氣大的變態,他就試著畫一畫和崔力一起討論一下。
隊伍在出了山口後向著西北面移動,第一天中午,他們來到了一個烏孫部曾經的部落駐地,可放眼望去全是燃燒後的灰燼,一切蒼涼和蕭索。
劉玉指著前面說到,“再走半天,就是我們部落的夏季牧場。”,她沒有再說話,可她的眼睛裡,有著無盡的哀傷。
袁華問了一個問題,“草原上的戰鬥多嗎?”
劉玉搖搖頭,說道,“烏孫部其實是很多小部落的集合,往常我們相互之間的戰鬥並不多,只有匈奴人他們會帶來死亡和奴役!”
袁華再次問道,“為什麼匈奴人和周邊所有的部族都有矛盾?大月氏,康居,烏孫,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和仇恨?”
劉玉看向長空,嘆息著說道,“因為大漢!”
袁華不理解了,他反問,“因為大漢?”
劉玉點點頭,說道,“匈奴是最靠近大漢的部族,他們學會了大漢很多東西,他們甚至說大漢是他們的故土,他們是夏的後人。匈奴有完整的官職,有從大漢俘獲的匠人,有從大漢學會的技能,他們和大漢數百年戰爭讓他們的戰術比我們更完善。他們能製造馬車,他們能製造鐵器,他們知道如何修建城池,他們也知道如何用計謀分化其他部族!”
袁華沒有說話,他只是保持著馬速,緊緊和劉玉並行,等待著她後面的話語。
劉玉思考了一會,最終還是說了出來,“烏孫部有一些部族,臣服於匈奴,數百年來,他們反對烏孫和大漢結盟。他們說,大漢太遠,無法提供保護!匈奴太近,隨時能夠讓我們伏屍千里!”
她再次回頭看了看,那個已經毀滅的駐地,臉上滿是憤怒,繼續說道:“烏孫並不弱小,可不能團結才是匈奴人欺負我們的原因。”
她仰天發問,“烏孫啊!何時才能如大漢一般,百族一統啊?”
袁華思考了很久,他良久以後才,舉著馬鞭,指著大地說道,對著劉玉說道,“要想統一這片草原,只有一個辦法!”
劉玉急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