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第1/3 頁)
趙中令勤學《魯論》 仕途不忘讀書聲
話說大宋年間,有一位名臣趙普,官至中書令,世人尊稱趙中令。此人自幼聰明好學,及至成年,更是以博學多才著稱。然而,趙中令並未因官位高升而荒廢學問,反而更加勤奮,尤其鍾愛《論語》一書,常言“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日,朝堂之上,趙中令與同僚爭論國事,引用《論語》中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令人心悅誠服。退朝後,同僚私下議論:“趙中令雖居高位,卻不忘讀書,真乃吾輩楷模也。”
趙中令有一子,名喚趙嘉,年方十七,生性頑劣,不喜讀書。趙中令見狀,心生憂慮,遂於一日晚餐後,召集家人,手持《論語》,對趙嘉說道:“汝見我今日朝堂之上,何以能說服眾人?皆因《論語》之教也。人不學,不知義,不讀書,何以立身處世?”
趙嘉聽後,略有所思,卻仍不以為然。趙中令見狀,又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汝若不學,他日何以繼吾業?”言罷,趙中令命趙嘉每日隨自己一同讀書,不得有誤。
自此,趙嘉在父親督促下,開始用心讀書。起初,他只是為了應付父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體會到了學問的樂趣,對《論語》中的道理也有了新的認識。他開始主動向父親請教,趙中令見兒子有所轉變,心中甚是欣慰。
歲月如梭,趙嘉在父親的教導下,學問日益精進,終於在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成為朝中的新貴。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更將《論語》中的道理運用於治國理政之中,成為一代名臣。
後人有詩讚曰:“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三字經中傳佳話,世代子孫當自勖。”趙中令的事蹟,成為了《三字經》中的一段佳話,激勵著後世的學子們,無論身處何地,都應勤於學習,不忘讀書之本。
趙嘉初涉朝堂事 論語智慧解紛爭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趙嘉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終於不負眾望,金榜題名,成為了大宋朝廷中的一名新晉官員。他年輕有為,才華橫溢,但畢竟初出茅廬,對於朝堂上的爾虞我詐還顯得有些生疏。
這一日,朝堂之上,群臣雲集,議論紛紛。趙嘉站在群臣之中,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他的目光不時地瞥向父親趙中令,只見父親氣定神閒,目光如炬,彷彿能洞察一切。
“諸位愛卿,今日朕有一難題,需眾卿家共同商議。”皇帝的聲音在大殿中迴響,群臣立刻安靜下來,等待著皇帝的下文。
“近來邊關告急,敵國屢次犯我邊境,我軍雖有小勝,但難以長久。諸位有何高見?”皇帝眉頭緊鎖,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焦慮。
朝堂之上,立刻響起了一片議論聲。有的主張增兵邊境,有的主張和談,有的則主張加強內政,以穩固國本。趙嘉聽著眾人的議論,心中也是波瀾起伏,他知道這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但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趙中令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兒子,他知道這是考驗趙嘉的時候。他微微點頭,示意趙嘉不必緊張,要有信心。
趙嘉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邁步出列,向皇帝行了一禮,然後緩緩開口:“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抬眼望向趙嘉,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趙愛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趙嘉心中一喜,他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他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陛下,臣以為,增兵邊境固然可以一時震懾敵國,但非長久之計。和談雖能暫時緩解緊張局勢,但若無強大的國力支撐,和談也難以為繼。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內政,提升國力。”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論語》有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臣以為,這個‘本’就是國力。只有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