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治理水患的未解之謎:禹王是如何做到的?(第2/4 頁)
二百八十里,經過一座召者山,泚水從山中流出,向西流注於河流之中。再往北走三百八十里,經過一座單張山,櫟水從山中流出,向南流注於枉水之中。再往北走三百二十里,經過一座灌題山,匠韓之水從山中流出,向西流注於泑澤之中。再往北走二百里,經過一座潘侯山,邊水從山中流出,向南流注於櫟澤之中。
再向北走五百一十里,到達大咸山,這座山沒有草木卻富含玉石。大咸山四面陡峭,無法攀登。山中有一種蛇,身長百尋(一尋約為八尺),如同蝮蛇,顏色像艾草,身上的花紋如同綬帶,花紋之間長有毛,像豬鬃一樣,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夜晚敲擊木頭髮出的聲音。禹王和一眾人在山中露營,到了深夜三更時分左右,突然聽到山上傳來一聲巨響,同時還聞到一陣刺鼻的腥氣。禹王喊道:“這一定是一條長蛇,非常擔心它會傷害到人們。”然後他命令二江、二馮、禹強等人拿起弓箭和弩箭去射它。江、馮等人按住弓箭,等待著。突然,半山腰處出現了兩個大火炬,迤邐地向他們走來。禹強說:“這可能是蛇的火眼。”突然,他們又聽到了“柝柝”的聲音。馮修說:“沒錯,這就是蛇的聲音。”他拉弓放箭,射中了蛇的左眼。禹強也射了一箭,命中了蛇的右眼。蛇的咽喉上下都被射了幾箭,與此同時,半山腰傳來一陣如崩牆倒屋般的響聲,原先的兩個火炬已經不見了。馮修說:“我們肯定射中了它的兩隻眼睛,所以才看不見那兩個火炬了。”禹王呼喚眾軍,讓他們點亮火把觀察情況。他們發現那條蛇一半在山上,一半懸掛在山腰,還沒有死去。蛇口中噴出一股黑煙,散發著難聞的臭味。眾人聞到那股腥臭,眼睛腫脹,頭部感到眩暈,唇部腫脹,鼻孔腫脹,耳朵和麵部顴骨都腫了起來,每個人都在痛苦地呻吟著,無法忍受。禹王得知這種情況後,下令道:“之前在西路的高山上,我命令採集的雄黃,想必大家都已經拿到了。有些人可以將雄黃磨成水塗抹在身上,這樣就能痊癒了。”雄黃最能闢除蛇毒,眾人於是各自取來雄黃磨成水塗抹在身上,而對於腫脹之處,則用雄黃塗抹,不到兩個時辰,腫脹便消退了,疼痛也止住了。禹王說:“你們在過山的過程中,見到許多金銀美玉,難免心生羨慕。但是,這些金銀美玉能夠治癒疾病嗎?因此,聖王尊重五穀,而不看重金玉,是因為百姓需要依賴五穀來維持生命。”眾人聽了都表示贊同,並都拜服後感嘆而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往北走三百二十里,經過一座敦薨山,敦薨之水從山中流出,向西流注於衕澤,然後流經崑崙山東部,北面的確是黃河的發源地。再往北走二百里,經過一座少鹹山,山上的水流注入了雁門。再往北走四百里,經過一座北嶽山,諸懷之水從山中流出,注入了囂水。再往北走四百里,到達了堤山,這是在旅途中經過的第二十五座山,總共走過了五千四百九十里。這些山的神靈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人們會將它們供奉起來,用一隻雄雞和一頭豬作為祭品,並獻上吉祥的玉石,再用一塊圭璧埋葬,而不需要設定糈米。堤山北部的居民都食用生食的食物,而不使用火烤的食物。
禹王治水兩次經過北山。首先,他來到了汾水之上的一個地方,叫做管。涔水向西流經此處注入了黃河,這個地方現在是太源郡,之前是汾陽縣,北面是秀容山。再往西走二百五十里,就到了少陽山,酸水從這裡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汾水。再往西走一千四百八十里,經過了許多山,這些山的水流向東注入了敦頭山和旄水,旄水再注入了邛澤。以上這些山的神靈都是蛇身人面的形象,人們會用一隻雄雞和一頭豬作為祭品,再用一塊壁和一塊玕作為祭祀物,而不需要用精米。
三次經過北山。首先,禹王從大行山出發,這個地方現在是河南省野王縣的西北方向。再往東北方向走二百里,有一座龍侯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