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節(第2/3 頁)
有兩尊天官隨時準備上崗。
孟伯爺默默垂淚,面前滿布荊棘,迎難而上,必將面臨無數挑戰,各個都是三品以上水準。
仰天長嘆,不過是授課,怎麼就這麼難?
永樂十年十月,御駕北行。
十一月,天子下詔,正式定都北京。
永樂十一年元月,天子於北京祭祀先農,佈告天下,番糧耐寒高產,令各省府擇地試種,種子由皇莊和勳貴莊田供給。
同年二月,趙王妃誕下朱高燧長子。
同年三月,平王朱高熾身體漸好,請旨於府中建館,修撰春秋典籍,各家學說,天子從之。
永樂十一年四月,趙王朱高燧奉旨再下西洋。平王世子朱瞻基請旨隨行,天子未準。只道,年過弱冠,嫻熟弓馬,方可出航。
從此以後,平王世子丟開書本,勤練武藝,懷揣著對大海的無限嚮往,一頓能吃五碗飯。並對人言:“孤最大的願望,唯有快些長大。”
對於不願同自己一起修書的長子,朱高熾毫無辦法。只能長嘆,子不肖我,為之奈何。
同年五月,朝廷船隊自劉家港離岸。
船隊規模再次擴大,寶船,福船,戰船,馬船,商船等,將近五百。船帆遮天蔽日,在鼓聲和號角聲中,乘風破浪。
船隊啟航不久,孟清和借到南京辦事之機,前往郊外一處古剎探望道衍。
師徒許久未見,再見面,都有些感慨。
道衍愈發蒼老,雙眼卻更加清明。
“可同為師對弈一盤?”
“師傅有命,徒兒安敢不從。”
道衍鋪開棋盤:“想當初,徒兒可是千方百計不願認我這個師傅。”
孟清和摸摸鼻子,“年少之事,不可追矣。師傅還記得?”
話落,師徒二人相顧而笑,一切盡在不言。
笑聲傳出,掃地的小沙彌嚇了一跳。驚疑不定的探頭,原來,道衍大師還能這般笑?
路過的師兄安慰他,“不用擔心,大師和藹,興寧伯更是好人。”
小沙彌不解。
師兄四周看看,壓低聲音,“當年,師兄像你一般大,興寧伯常來。每次來都有好吃的點心……”
禪房外,小沙彌對好吃的點心無限嚮往。
禪房內,一局棋已分勝負。
道衍落下最後一粒白子,“為師心願已了,畢生所求都已圓滿。徒兒如何?”
“徒兒亦然。”
目光掃過棋局,孟清和沒再落子,站起身,恭敬行禮,“謝師傅指教。”
道衍含笑,“見過了,明白了,便去吧。”
“是。”
孟清和退出禪房,遇上小沙彌,反射性的掏袖子,到底掏出一包松子糖。
“收著吧,不算破戒。”
小沙彌眉開眼笑,“謝伯爺。”
孟清和不由得輕笑,想起當初那個小沙彌,難免生出幾許感慨。
走出山門,回首再往,一輪紅日西斜,整座寺廟似籠罩在光暈之中。
“畢生所願,皆已圓滿……”
道衍心願已了,畢生圓滿。他呢?
“伯爺?”
“無事。”
翻身上馬,猛一拽韁繩,駿馬揚蹄,“回北京!”
“是!”
古剎內,鐘聲響起,一聲聲,穿透山嶽。
禪房裡,道衍敲響木魚,神態愈發祥和。
官道上,蹄聲如雷,駿馬飛馳而過,孟清和歸心似箭。
大海上,寶船揚帆破浪。朱高燧站在船頭,豪情迸發。
落日餘暉,霞光漫天。
一隊自西行來的隊伍,沿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