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3 頁)
漢文帝在這一次視察中,認定周亞夫是個軍事人才,就把他提升為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長官)。
第二年,漢文帝害了重病。臨死的時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囑咐說:&ldo;如果將來國家發生動亂,叫周亞夫統率軍隊,準錯不了。&rdo;漢文帝死了後,太子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
64 晁錯削地
漢景帝也像文帝一樣,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決心把國家治理好。景帝當太子的時候,有個管家的官員叫晁錯(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錯,大家把他叫做&ldo;智囊&rdo;,漢景帝即位以後,把他提升為御史大夫。
漢朝實行的是郡縣制,但是同時又有二十二個諸侯國。這些諸侯都是漢高祖的子孫,也就是所謂同姓王。到了漢景帝那時候,諸侯的勢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齊國有七十多座城,吳國有五十多座城,楚國有四十多座城。
有些諸侯不受朝廷的約束,特別是吳王劉濞(音bì),更是驕橫。他的封國
靠海,還有銅礦,自己煮鹽採銅,跟漢皇帝一樣富有。他自己從來不到長安朝見皇帝,簡直使吳國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晁錯眼看這樣下去,對鞏固中央集權不利,就對漢景帝說:&ldo;吳王一直
不來朝見,按理早該把他辦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時對他很寬大,他反倒越來越狂妄自大。他還私自開銅山鑄錢,煮海水產鹽,招兵買馬,準備叛亂。
不如趁早削減他們的封地。&rdo;漢景帝還有點猶豫,說:&ldo;好是好,只怕削地會激起他們造反。
晁錯說:&ldo;諸侯存心造反的話,削地要反,不削地將來也要造反。現在造反,禍患還小;將來他們勢力雄厚了,再反起來,禍患就更大了。&rdo;漢景帝覺得晁錯的話很有道理,決心削減諸侯的封地。諸侯大多不是荒淫無度,就是橫行不法,要抓住他們的罪惡,作為削減封地的理由,還不容易!過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個郡,有的被削掉幾個縣。
晁錯的父親聽到這個訊息,從家鄉潁川(今河南禹縣)特地趕了出來。
他對晁錯說:&ldo;你當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經夠高的了。怎麼不安分守己,硬管閒事?你想想,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親,你管得著?你把他們的封地削了,他們哪一個不怨你,恨你,你這樣做究竟是為的什麼?&rdo;晁錯說:&ldo;不這樣做,皇上就沒法行使權力,國家也一定要亂起來。&rdo;他父親嘆了口氣說:
&ldo;你這樣做,劉家的天下安定,我們晁家卻危險了。我老了,不願意看到大禍臨頭。&rdo;晁錯又勸了他父親一陣。可是老人不體貼晁錯的心意,回到潁川老家,服毒自殺了。
晁錯正跟漢景帝商議要削吳王濞的封地,吳王濞先造起反來了。他打著&ldo;懲辦奸臣晁錯,救護劉氏天下&rdo;的幌子。煽動別的諸侯一同起兵叛亂。
公元前154年,吳、楚、趙、膠西、膠東、甾川(甾音zi)、濟南等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歷史上稱為&ldo;七國之亂&rdo;。
叛軍聲勢很大,漢景帝有點嚇了。他想起漢文帝臨終的囑咐,拜善於治軍的周亞夫為太尉,統率三十六名將軍去討伐叛軍。
那時候,朝廷上有個妒忌晁錯的人就說七國發兵完全是晁錯引起的。
他勸漢景帝說:&ldo;只要答應七國的要求,殺了晁錯,免了諸候起兵的罪,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他們就會撤兵回去。&rdo;漢景帝聽信了這番話,說:&ldo;如果他們真能夠撤兵,我又何必捨不得晁錯一個人呢。&rdo;接著,就有一批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