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節(第2/3 頁)
,麥餅饅頭俱以紅飾。”
翰林院抄錄聖旨,發順天府,張貼皇城各門。
憂民丁少識字或不識字,安排秀才童生於城下宣讀。不出半日,天子恩德傳遍京師。京畿郊外,遠至通州亦有耳聞。
都察院上言,皇子公主尚在襁褓,縱為瓊枝玉葉,福深祿厚,仍不可過甚。
奏疏未遞至御前,先被內閣壓下。
三位閣老意見相同,宮中喜樂之時,遞上這樣煞風景的奏疏,非但帝后,兩宮太后都將勃然不悅。
換成旁人,哪怕是副都御使,壓下奏疏,根本不必有半句解釋。
偏偏上疏的是都御使,且出於好意。內閣考慮之後,認為不可輕忽,最終決定,由劉東陽執筆,附上批覆,發回通政使司。
如是劉健,遣詞定會過於強硬,引來對方反彈,事情反而不好收拾。
謝遷善言,卻因謝丕之故,同都察院很不對付。遇都察院上下,即便是兩位都御使,也是皮笑肉不笑,能不說話,一概點頭了事,半點不給面子。
唯有李東陽,善謀能言,和都察院關係還算不錯,最為合適。
思考片刻,李閣老懸腕紙上,百餘字一揮而就,字裡行間,既不過於強硬,又能讓觀者體會深意。
批覆的主旨,只要為兩點:
其一,龍鳳三胞,實天賜之喜。民間遇此吉事,必由州府上報,朝廷發賞。
今中宮所出,一雙公主,一位皇子,皆居嫡長,實乃祥瑞之兆。於國民,都是大喜。這個時候,出言反對慶賀,實在煞風景,極不妥當。
其二,洗三之日,慶賀發賞均出內庫,無干國庫。如何操辦,屬天家之事。銅錢麥餅散於民丁,賑濟飢苦,彰顯天子仁厚,並非無故奢靡,不應阻攔。
民間富饒之家,遇添丁之喜,亦要多方慶賀,或散餅乞兒,或流水設宴。
天子下旨慶賀,除宮宴之外,比之江南豪富,用度可謂節省。
還有一點,李東陽沒有明說,兩位都御使看到批覆,定能明白。
此番慶賀,不只內庫出錢,仁壽宮清寧宮都抬出箱銀,交承運庫換做銅板,三枚以紅繩串連,封入木箱,洗三當日,於東安門等處散發。
意圖阻攔,天子不究,兩宮也不會放過。
惹怒天子,好歹能說項一二。兩宮心繫孫輩,身居宮中,若是被惹惱,未必肯聽解釋,也無從解釋。
後宮不可干預朝事,為孫子孫女洗三添福,卻與國事什麼相干?
兩宮同時發怒,向天子施壓哭訴,天子順水推舟,上疏之人必遭牢獄之災,誰也救不了。
此事按下,內閣以為再不會旁生枝節。未料想,天子竟下旨,皇子公主洗三、滿月,均按新規,宮中操辦,舊例一概廢除。
依慣例,為皇子公主祈福,道觀寺廟亦要貢奉。
問題是,朱厚照對和尚道士的印象很不好,欽天監監正上言,直接被打回,御筆批示,自朕起,凡宮中之喜,不用寺廟道觀。
簡言之,念幾句經文,敲幾下木魚,就有千百金銀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潛心修行的道人高僧,自當敬重。六根不淨、披著僧服道袍,滿心花花世界的酒肉和尚,無良道士,還是哪涼快哪歇著去。
想起弘治帝服用丹藥,朱厚照皺眉,倏然冒出一股火氣。
再次提筆,寫下敕諭,敕僧錄司令和道錄思,嚴查天下寺廟道觀,遊方之人。凡遇欺世盜名,騙取百姓錢財,必收回度牒,交有司發落。
出於一時之氣,天子下令嚴查僧道,皇家喜事不供奉香油,其影響之深遠,非尋常能夠預見。
隨訊息廣佈民間,上行下效,先是士大夫,後是百姓,漸也杜絕此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