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節(第2/3 頁)
袍,打上十杖二十杖都是輕的。
最後,是楊瓚念及同僚情誼,不追究前時冒犯,寬容大度,放對方一馬。
劉慶表情扭曲,仍要拱手感謝,自請面京城而跪,五拜叩首,並上疏自陳過失。
“國朝之法,廟堂之規,不可輕廢!下官身為御史,更不可違背,必當嚴守法度,以身作則!”
“劉柱史實乃正直之人,本官佩服。”
“楊僉憲過獎。”
五拜之後,劉慶一身狼狽,灰溜溜離開。
縱然咬牙,也不敢再置一詞,唯恐被楊瓚坑害。
三人走遠,中軍大帳忽傳一陣大笑。
楊瓚轉過頭,目光掃過,險些晃花眼。
不得不感嘆,文官看臉,武官養眼,著實是美好。
大笑之後,張總戎重現愁容。
楊瓚先是不解,待看過敕令內容,不由得眉間蹙緊。
許別部內附。
休戰停兵。
以護衛送別部額勒進京。
僅這三條,足以讓浴血拼殺的邊軍心冷。
京城內
朱厚照坐在乾清宮,想起日前早朝,文武以先帝施壓,怒火難抑。
猛然起身,揮袖掃過奏疏,抓住桌沿,竟將整張御案掀翻。
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面對群臣,退一步不是有商有量,海闊天空,而是得寸進尺,步步緊逼,該當如何?
朱厚照的選擇很簡單,直接犯熊。
子曰:父沒三年,觀其行,無改於父之道。
聖人學說,宋儒註釋,一個“孝”字壓下,朱厚照避無可避,銀牙咬碎,也只能妥協。
弘治八年起,朝廷對草原的態度便是“優撫”。
凡部落內附,無論懷揣什麼心思,一概接納。
去年十二月,韃靼叩邊,兵犯薊州。
京衛邊軍打了勝仗,朱厚照接到戰報,興奮得整夜睡不著,在內殿蹦高。動靜太大,差點被皇后拎著領子,一把丟上矮榻。
翌日早朝,少年天子情緒高漲,興致勃勃計劃,再來一場御前獻俘。趁新年祭祀之時,報知先帝,告慰祖宗。
哪承想,沒等開口,就被群臣潑了一瓢冷水。
先帝之策,在於優撫。
兵禍不祥。
今賊虜幡然悔悟,得饒人處且饒人,彰顯仁道。
如改先帝之策,善與不善,盡皆不孝!
奉天殿中,文武滔滔不絕。
朱厚照嘴唇發抖,手腳冰涼,腦袋嗡嗡作響。
群臣終於找回弘治年間的風光,頭頂聖人牌匾,手舉宋儒經典,旁徵博引,字字有據。少年天子怒髮衝冠,雙眼冒火,硬是沒有辦法反駁。
怎麼說?
先帝之策不對,對草原韃靼理當拳打腳踢,打死一個算一個?
如果真這麼說,奉天殿中怕會立即撞柱幾個。
三位閣老眼觀鼻鼻觀心,似兩不相幫。
這種沉默的態度,其實已在向天子表明,他們更傾向朝臣,希望繼續弘治朝所行之道。
究其根本,弘治帝下旨優撫,提議施行都需經內閣。今上登位不到兩年,就要大刀闊斧進行更改,別說劉健謝遷,李東陽都有些皺眉。
三人所想,非是完全壓制天子,而是國庫存銀,府庫存糧,以及邊軍戰力。
依遞至文淵閣的奏疏,此戰雖勝,也是慘勝。
韃靼四千騎兵叩邊,耗去薊州全部兵力,還要加上四千京衛,以及營州兩屯。如狼煙不息,再起戰事,萬全、大同、太原、寧夏等邊鎮都將告急。
天子承續大統,政未見興,戰事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