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詭三國無錯版 > 第三十九章 拜師前的交易

第三十九章 拜師前的交易(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唐:我擺爛後,武則天慌了!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黃帝內經百姓版無敵三皇子,我狂一點怎麼了朕的皇后娘娘重生後我把自己的戀愛腦打爆了寶可夢:這個訓練家腦子有坑崇禎大帝毒士無雙,女帝高呼活閻王大明:從紈絝到暴君大唐:誰讓這個駙馬上朝的!異世權謀:重生智者大明:這御史能處,有事他真上四合院:想安生養老?看我的吧隻手遮天之玩轉朝堂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張良!兩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現代城我有一座時空之城三國:起死回生,諸侯的噩夢

太學是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

漢代之前,學問這個東西都是各傢俬貨,鮮有人公然傳授,所以當時廣收門徒的孔聖人才如此受人尊敬。但就算如此,孔聖人有一說是隻收了七十二個人,有記載曰“有冠者五六,童子六七”加起來就剛好七十二,但據考究孔子一生收的弟子應該是2000-3000人左右,只不過出名的並不是很多,就是那幾個。

在歷史上,儒家在教育這一塊的貢獻確實比起其百家來說,更為領先一步,“有教無類”這種平等的思想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不亞於是天降福音。

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採納董仲舒“願陛下興太學,置名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在長安創辦太學,傳授《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

雖然董仲舒建議創辦的太學夾雜的都是自己的私貨,並沒有後世大學那樣相容幷蓄,海納百川,但是對於公元前的古人來說,有一個地方能夠學習到知識,就已經是萬幸了。

那時候絕大多數的知識都被各大世家珍藏,輕易不示於人,更別說傳授給不是自己家族的人員了,因此太學的設立不亞於在學術界上颳起一道颶風,進一步確立了儒家的地位。

《禮記·王制》記載:“王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這裡的“辟雍”,就是國立大學的雛形,諸侯國國都設立的“泮宮”,就是模仿太學所設立的地方大學。

經過漢代歷代皇帝不斷的加碼,太學從漢武帝一開始的小規模50人學生,到了漢昭帝時就達到了100人,漢宣帝時增長為200人,漢元帝時突破了1000人,漢成帝時3000人,王莽時更是暴增至人,到了東漢質帝時已經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名學生什麼概念?跟後世一所大學的學生數量基本上沒什麼差別了。

這麼多的學生自然衣食住行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在東漢,光太學學生的寄宿的宿舍就有“凡所結構達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就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學生聚集在一起,都是熱血青年,難免就會為了一下國家政策有點小意見啊,小見解啊,都會覺得若是有朝一日我當上了某某方面的官員,定會怎樣怎樣……

平常說說也是無妨,但是奈何不了有心人的鼓動,太學學生曾經幾次參與國家政治,西漢哀帝時,博士弟子王鹹曾聚集太學生千餘,以圖解救執法不阿的司隸校尉鮑宣。東漢晚期陳蕃、李膺等人反對宦官的氣焰囂張,也是聚集了一批太學生響應,所以這些太學生也成為宦官打擊的物件,不少與黨人有牽連的人遭到禁錮。記載中太學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太學甚至一度被關停。

漢靈帝后期為黨錮之禍的人員平反,當然也就重新開放太學,開始招生。

按道理來說斐潛已經是郎官了,就不用再走太學的這條路,但是奈何蔡邕是太學重要的博士,光蔡邕一個人講的課就有《詩》、《書》、《春秋》、《爾雅》還有專門的開設的琴樂課,而且這些課也不是學生想上那節課就可以上那節課的,要看蔡邕心情,每個月就只有兩天來上課,具體上課的內容由蔡邕自己決定,只不過提前個幾天告訴太學管事公佈一下而已。

所以每次太學新生入學的時候都要邀請蔡邕作為博士代表,參加太學生的新生入學儀式

。蔡邕此次叫斐潛一併在太學新生入學的時候補上拜師之禮,一方面是因為拜師之禮最隆重的莫過於太學的入學拜師禮;另一方面來說也是表示對斐潛的重視。

因此斐潛早早的準備好了拜師所需要的束脩之禮,站在今年秋課的太學生之後,等待蔡邕的召喚。

不過蔡邕

目錄
皇子為奴,將軍求你放過當大雜燴綜漫世界遇上暗影君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