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堅定不移的活下去(第1/3 頁)
</dt>
儘管沒有聲勢浩大的宣傳,電影上映的院線也大多比較偏僻,但瑞恩的號召力還是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加上北美為數不少的猶太后裔,絕大多數影院的上座率都超過了一半,儘管影迷的反應不一,但專業人士給了這部電影極高的評價。
《芝加哥論壇報》評價它是“一部史詩般的傑作!”
而 《舊金山紀事報》讚譽說,“《鋼琴師》達到了偉大的程度!”
《紐約時報》甚至直接把它定義為“1999年度最出色的電影,沒有之一!”
網路上則是影迷發表觀點的天堂,很多觀看了電影的人,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感受發表在了一些網站上。
特別是瑞恩的粉絲,紛紛在在他的個人網站上留言。
“是的,電影很出色,也反映了一段殘酷的歷史,對地獄之景的刻畫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但我想說的是,電影太沉悶太冰冷,節奏也太緩慢了,如果不是瑞恩那精彩的表演還在吸引著我,說不定就會中途退場。”
“我不明白瑞恩為什麼要拍攝這樣風格的電影,這與他過往首先考慮我們觀影感受的風格完全不符。”
“電影很客觀,電影很真實,從瑞恩在其中的形象來看,他為了這部電影肯定吃足了苦頭,我們會進影院支援他,但我更希望他能在注重電影內涵的同時,不要忽略了過往一直堅持的娛樂性。”
這部電影註定不屬於年輕人,他們即使進影院,目光也大多放在了瑞恩的表演上。
而瑞恩在其中的表現,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直讚譽。
“瘦高、優雅、細膩、悲憫、孱弱、蒼白,瑞恩展現出了倖存的鋼琴師的所有特質,他用自己的表演和修長的十指,彈奏出了一次偉大的表演!”
《紐約郵報》充分顯示了它的特點,抨擊人時恨不得把人踩在地上,吹捧時又會把人吹到天上。
相比之下,《洛杉磯時報》的長篇評論更加專業,也更有針對性。
“當瑞恩在黑暗與恐怖的光芒籠罩下,以堅定而又不屈服的姿態孤獨行走於廢墟中時,賦予了鋼琴家斯皮爾曼這個角色永不消散的靈魂,他用自己的雙眼和表演,真實地把人們帶回到了那個灰暗陰霾的戰爭年代。
“在納粹的摧殘下,有人選擇頑強地生存,有人選擇驕傲地毀滅。而瑞恩,用他飾演角色所彈奏的聲淚俱下的鋼琴旋律,告訴世人即使生命已經走到絕望的懸崖邊,依然要堅定不移地活下去!”
“作為好萊塢新生代演技最出色的演員,瑞恩在《鋼琴家》這部電影中的演繹可謂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他是一個有故事的表演者,同時也是一個歷經人間滄桑的‘鋼琴詩人’,他用屬於自己的文藝方式詮釋出了比戰士還要硬朗的魂魄。”
北美三大報紙之一的《華盛頓郵報》,同樣給了瑞恩高度的評價。
“為了可以拍攝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瑞恩每天都要苦練數個小時的鋼琴,為了達到瘦骨如柴的身材效果,還減去了超過三十磅的體重,於是就有了影片的最高潮點,他在一片廢墟的避難所,為德國軍官彈奏鋼琴的那一幕聲淚俱下的表演。”
“每一個音階,每一聲音調,每一絲音律,都在瑞恩修長靈活的手指舞蹈間詮釋得恰到好處,甚至可以說是淋漓盡致。”
“那一刻,他似乎不是在彈奏鋼琴,他是在用音樂吶喊出內心求生的慾望,再往深層次上說,他是在用音樂表達自己對戰爭的厭惡與排斥,以及對和平的嚮往與追求,然而一切都顯得可望而不可及,他的琴聲是無奈的,同時更是憤慨激昂的。”
“此時他的手指是藝術的化身,更加是思想的武器,也正是由於這一段憤慨激昂又萬般無奈的演奏,真實不做作地觸動了德國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