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為什麼你們有這個權利?(第1/3 頁)
</dt>
對於伊朗來說,每年的8月份有一個特殊的節日,這是將伊朗徹底帶入宗教化的霍梅尼設立的“國際耶路撒冷日”,號召穆斯林在每年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行遊行,聲援巴勒斯坦人的鬥爭,伊朗每年都要在這天舉行大規模的集會活動。
今年同樣也不例外,在“國際耶路撒冷日”這天,數以萬計的伊朗人走上德黑蘭街頭遊行,他們焚燒大衛星和以色列國旗,同時大喊“美國去死!以色列去死!”等口號。
作為神權在世俗界的代表,伊朗總統內賈德也發表了針對西方的講話,而剛剛在中東地區上映不久的《斯巴達三百勇士》,自然而然成為了被攻擊的目標之一。
“這齣電影不符史實,妖魔化伊朗的祖先波斯人,把伊朗的祖先描繪成殘暴不仁的民族,《斯巴達三百勇士》等同是對伊朗宣戰!”
這是半島電視臺中播放的內賈德的講話,他還宣佈禁止國內播放《斯巴達三百勇士》,並呼籲其他伊斯蘭國家禁播。
彷彿積蓄了數年的能量同時爆發,伊朗媒體、官員和網路部落格作者紛紛譴責《斯巴達三百勇士》對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和波斯士兵的描述過於負面——該片似乎要告訴人們,伊朗自古以來就是邪惡之源,現代伊朗人的祖先則是醜陋的謀害別人的野蠻人。
伊朗官員直接宣稱,這是好萊塢繼《阿爾戈》後,又一次向伊朗發起的“文化戰爭”。
他們似乎吸取了上次輿論戰失敗的教訓,不管民間的聲音如何,政府方面不再輕易開‘地圖炮’,反而緊緊抓住‘文化侵略’這個話題不放。
“文化入侵是敵人慣用的伎倆,這種誹謗和侮辱伊朗不會接受,也不會懼怕。”
好萊塢的真實面目是什麼,其實這些年來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所瞭解,那些唯利是圖的製片商們為了利益,抹黑一個國家的事,發生了不止一次。
儘管北美的媒體依然在諷刺伊朗——氣度狹小,如同影片中的波斯人一樣,具備了殘酷的獨裁者特徵——但中東的不少媒體,暫時對伊朗報以了同情的態度。
“目前,美國與伊朗正因核問題爭吵不休,西方國家尋求聯合國向伊朗作出更嚴厲的制裁,好萊塢在這個敏感時候推出這部電影,分明是採用文化和心理戰術,藉助侮辱伊朗遠古文化,刺激現代人敵視伊朗。”
這是不少中東媒體的觀點,瑞恩看到後,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好萊塢一向商業為先,各大電影公司更是市場營銷高手,製造爭議則是博取知名度的一個有效手段。
《斯巴達三百勇士》由二線演員和二線導演擔綱,片中並沒有巨星壓陣,伊朗方面的激烈反應反而使影片成為國際新聞熱點,除了本就火爆的北美市場外,海外的票房數字也節節攀高。
僅僅二十天的時間,《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北美票房就超過了2億美元,全球票房則在伊朗人的一片抗議聲中,輕輕鬆鬆邁過了3億5000萬美元大關。
或許是在關於《阿爾戈》的輿論戰上面的慘敗,伊朗政府明顯剋制了很多,始終是拿電影和文化說事,輕易不開啟群嘲模式……
北美的媒體開始時還上躥下跳,準備再次大幹一場,可惜對手始終不發力,不過短短几天的時間,關注度也直線下降。
不過,被人忽視的另外一個國家的媒體,這時忽然出聲,打破了有些冷清的輿論場面。
“國際耶路撒冷日”名為支援巴勒斯坦,實際上就是反以色列,而且在公開集會上焚燒大衛星和以色列國旗,如果以色列沒有反應,那才是奇怪的事。
以色列的《國土報》除了發表例行的抗議外,也將《斯巴達三百勇士》拿出來說事。
“伊朗人對《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反應實在讓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