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天唐錦繡短劇 > 第63章 背後有高人

第63章 背後有高人(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易,三國我攜山河畫卷,穿越古今追光穿越異時空的幸福生活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聖黛:好姑娘你一定受了委屈登基要殺我,我走了後悔啥?獵天爭鋒紅樓:開局載入嫪毐模板春秋五霸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犁漢公主,快請陛下賜婚吧紫塞秋風楊霆風重生:我在異世養夫郎千古一帝,秦王扶蘇刷影片:震驚古人將軍的高冷人設被讀心打破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穿越:剛成大將軍,就要遠征父皇,你的江山社稷兒臣接管了!

吳王李恪這個佈告一出,新豐縣輿論紛紛。

老百姓頗是不以為然,這位吳王殿下看上去身份尊貴模樣俊俏,原來也是個樣子貨,與那些黑了心的富戶都是一丘之貉。眼下雪災嚴重,雖未到“易子相食”的程度,但多少房子被大雪壓塌了,多少人被凍死,多少人捱餓?

可是那些住著華廈美屋,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妻妾成群僕役如雲的權貴富賈,卻吝嗇於捐贈一點點救命的錢糧,寧可讓穀子堆積在糧倉裡發黴,也不願施捨給災民一頓稀粥。

這樣黑了心肝、為富不仁的傢伙,還要給他們勒石記功?

簡直不知廉恥!

百姓們經過那塊剛剛在渭水河畔立起來的大石碑,都輕輕啐一口,心中不滿。

權貴富賈們,更是紛紛關起門來破口大罵。

這個吳王殿下看似溫文爾雅令人如沐春風,誰知道卻是個如此陰險奸詐的傢伙?

自家沒有捐多少錢,這名字往石碑上一刻,不是要讓新豐百姓罵上個幾輩子?

雖然都是些淤泥裡的升斗小民,罵破喉嚨也不當的什麼事兒,可再渺小那也是鄉梓,同根同源一衣帶水,這要是“為富不仁,漠視鄉梓”的議論傳出去,自家的名聲可就要臭大街了!

而且是遺臭萬年那種!

這對於一個生存在名聲比性命還重要年代的世家,那是頂頂嚴重,僅次於抄家滅族了。

可是哪怕再不滿,罵完了,還得趕緊彌補。

如何彌補呢?

這倒是不用傷腦筋,不是怕自家捐的錢糧太少,而被百姓憤恨嗎?那就再多捐點就是了……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權貴富賈來說,累世積餘,都是家資鉅萬,拿出點錢糧來賑濟災情,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看他們自己願不願意。

吳王殿下此策一出,不願意也得願意了,除非想子孫都被鄉梓戳脊梁骨。

既然非捐不可,那也就顧不得與魏王李泰的約定了。

捐一千貫是捐,兩千貫還是捐,何不趁此機會,將壞事變成好事,捐一個頭名出來,獨佔鰲頭刻於石上,以供新豐的百姓世世代代敬仰,每當看到這塊石碑的時候,都會豎一隻大拇指,說一聲“某某家恩義無雙,惠澤鄉梓”?

於是,原本冷冷清清的吳王殿下住處,瞬間賓客盈門,座無虛席。

把個吳王殿下美得冒泡,心舒神暢!

根本不用多費唇舌,城中富戶便抬著一箱一箱的銅錢,一車一車的糧食,蜂擁而至,一家比著一家,一家賽過一家!更有甚者,早晨送來三千貫,聞聽別家捐了五千貫,便在傍晚的時候再送來三千貫,彷彿那錢糧都是海潮湧上來的,眉頭都不皺一下,就是要一個獨佔鰲頭!

短短一日之內,縣衙的錢庫堆滿了銅錢、布匹、綢緞,糧倉堆滿了糧食。

吳王殿下意氣風發,大手一揮,於城中設立粥棚,百姓可免費吃食,再重金收購糧食。

新豐的救災行動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

直至此時,“勒石記功”的深層原因才被有識之士剖析出來,傳播於市井之間。

災民百姓這才恍然,原來吳王殿下的用意在此!我等愚民居然有眼無珠,將殿下如此精妙的計策誤解,實在是罪過!此計設計得富戶巨賈有口不能言、還要心甘情願的拿出錢糧博一個好名聲,真是高明!

一時之間,滿城皆是稱頌吳王殿下賢明之聲,將吳王李恪的聲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賢王”之名,遍於朝野。

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愁悶,有人高興,自然就會有人憤怒。

吳王李恪爽了,魏王李泰自然怒氣勃發!

他不氣聲望驟升的李恪,他氣的是那些當

目錄
大軍閥:帝國二世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