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前無古人的舉措(第2/2 頁)
垮。
“不急,楊大叔,收割完莊稼,大家歇一歇,緩一緩。
咱們這些人出去是做管事、技術指導,不是下苦力。
施工人手由各縣提供,或徭役、或僱傭,當地自己解決。
我們派出去的人負責工程質量、水泥燒製等,但這都需要不少人。
村裡改成大豆榨油、綠豆制粉絲,也需要人手。”蘇櫻說起後續規劃。
“阿櫻啊,你可真能折騰!”楊大郎好笑。
“一年不到,荒溝村、梧縣就不夠你折騰,如今州府還沒動工,又盯上嶺南道!”
“嶺南道山路艱險,不打通道路,始終制約嶺南發展。
將來嶺南道打通,會有更多客商往來,到時嶺南不再偏遠,也不再是人人畏懼的蠻荒之地,瘴氣繚繞。
而是媲美江南的富饒之地,是大唐的又一顆明珠。”
來自後世的蘇櫻知道嶺南有多富饒,因為道路阻隔,多少好東西運不出去。
一旦兩車道的水泥路建成,嶺南道的荔枝、柑橘等將源源不斷運送到內地。
不再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人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特別是大庾嶺,漢武帝時,庾勝將軍築於此,因名庾嶺,是南嶺中的五嶺之一。
在江西大餘、廣東南雄交界處,為嶺南、嶺北交通咽喉,自來是出入嶺南的門戶。
“南扼交廣,西拒湖湘,處江西上游,拊嶺南之項背”的大庾嶺,既是古代軍事重要隘口,又是廣府人南遷的重要通道。
道路險峻難行,長期未加改造,阻遏嶺南與中原的商貿、文化等交流。
唐開元四年,左拾遺張九齡監督開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樹,故又稱梅嶺。
這條路的鑿通,打通了嶺南與中原的交通梗死,加強嶺南與中原的聯絡。
對嶺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嶺南內其它道路蘇櫻可以不管,但大庾嶺一定要鑿通。
不是跟百年後的開元名相張九齡爭功,而是大庾嶺這條道路太重要,不打通,嶺南產出的糧食只能轉道廣州港運出。
嶺南道糧食專署區的重要作用被削弱,更別說政治、文化交流。
開發嶺南將成為空談,始終與中原隔著一層紗。
思及此,蘇櫻決定給父親去封信,讓盧大人向朝廷建議,鑿通大庾嶺。
就不知盧大人有沒有這個膽量?這可是前無古人的舉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