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第3/4 頁)
了。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曹丕已經是魏王太子了,曹操其餘諸子在他明確地位之後也已經沒有了競爭繼承人的機會,但是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戰鬥力了。
偏向於文藝青年的曹植先不說,他和曹丕的同母兄弟黃鬚兒曹彰手中可是握有重兵,不是好惹的。
在建安二十四年, 曹丕作為魏王太子留守曹魏勢力的大本營鄴城的時候, 譙人魏諷謀反,曹丕誅殺他後,又牽連數十人, 曹魏勢力被曹丕狠狠地清洗了一遍。
曹丕與王粲的關係很不錯,甚至在王粲的靈堂上為他學驢叫送別,但是當魏諷謀反案牽扯到王粲的兩個兒子的時候,曹丕毫不猶豫地將他的兩個兒子都宰了。
對於卒時四十一歲的王粲老大人,在兩個兒子都被宰了以後有沒有絕後,司馬師還真不能確定。
此案在魏國牽連甚廣,然而後續的事件,在司馬師看來,對曹植以及支援他的那一方大臣勢力打擊相當大。
這個時候,就需要說明一下曹操手下的人員構成了。
曹老闆發家初期,跟著他的都是老家的一幫老兄弟以及老鄉,所以籍貫和曹老闆一樣,都是譙、沛地區的人,這部分人,屬於譙沛集團。
曹老闆的家鄉武將人才可能不少,但是文臣的籍貫卻一般不屬於那裡,像荀彧、戲志才、郭嘉等人,統統出於潁川,這部分人才,屬於汝潁集團。
當然,後續兩邊多多少少都會補充一些生力軍,值得一提的是,支援曹植的丁氏兄弟是譙沛集團的人,和老曹家是老鄉,支援曹丕這個實際上的長子的人,多是汝潁集團的人。
還有一部分,因為地位穩固,再加上是忠心於曹操的人,所以並沒有攙和進這場派系之爭。
譙沛集團的人大部分掌握了兵權,而汝潁集團的人則是在政治方面見長,這年頭,要是比武力值,哪邊佔優勢就不用說了。
但是問題是,曹丕與曹植兄弟二人爭位,肯定不可能拼對軍隊的掌控程度之類的,要不然他們的老爹一定會先弄死他們的。
其實這和後世的所謂鄉黨、黨爭是一樣的道理,位置就這麼多,兩派的人都算是從曹操的元老,互相又有不服氣,當然想著要把和自己不對付的對方擠下去,把自己這邊的人拉拔上來,最後總要鬥出一個結果來的。
最後曹丕贏了,支援他的汝潁派系未來可期,譙沛派系就遭到了排擠。
曹操的勢力發展了這麼多年,投奔他的人也不少,自然會有人才埋沒,兩邊原本就各有一些鬱郁不得志的人,但是一邊佔據優勢之後,對於失敗的那一方來說,大佬們或許暫時還沒有什麼影響,鬱郁不得志的小蝦米們先坐不住了。
魏諷案牽扯到那麼多人,也未嘗不是因為有人想借著魏諷這個機會鯉魚躍龍門——然而,他們還沒越過去就被掐滅在搖籃裡了。
魏諷集團可以看作是譙沛派系裡比較不得志的那一批人,他們的主體人物除了魏諷以及其他一些譙沛出身的小蝦米外,最多的還是像王粲之子這樣,父兄原本是荊州劉表的手下,後來赤壁之戰之前才投到曹老闆的手下來,因此一直深受元老集團排擠的人物。
但是他們和另一批人的關係也是盤根錯節的,因此曹植勢力受打擊非常嚴重。
而之前一直是曹植的智囊中堅的楊修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死去了,還是被曹操親自下令誅殺的,對於曹植來說,這個打擊一點都不小。
雖然曹操嘴上說著什麼因為楊修是袁術的外甥、怕他日後報仇而殺了他——是的,絕對不是因為什麼“雞肋”之事導致曹操嫉賢妒能而殺了他的,這一點司馬師還是很確定曹老闆的人品的——但是實際上,還是因為楊修的立場以及之前對曹氏繼承人選擇的干預。
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