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第4/4 頁)
制改革以後的戶部尚書嗎?為什麼非要往前線跑!
你以後肯定會把姜伯約之類的小鮮肉給教壞的!
要是劉辯把自己的煩惱說給別人聽,一定會被唾棄的。
這算是什麼煩惱啊?簡直身在福中不知福!
要是放在三國時代,無論哪國,都希望這樣的煩惱越多越好有木有!
要說天子哪點還算有節操的話,那就是名揚在外的諸多美人,譬如貂蟬、甄宓、大小喬等人,他都沒有笑納,而是儘量地撮合她們和官配在一起,賺足了名聲。
來自平行時空的吶喊:要是我們手下有這麼多人才,我們也願意不納美人,和手下的人才們推心置腹啊!
等到天聖四十七年,劉辯駕崩的時候,他已經是遠邁先君,堪比高帝、光武的中興之主了。
說是中興之主,但是按照他比照的那兩個物件,群臣公認,劉辯也近似於白手起家了。
為了表明對劉辯的推崇,在天聖年間的擴軍、征伐外族、於九州之外封邦建國的諸侯、大臣們,給他上了廟號,是為聖祖,加上他的諡號,劉辯駕崩以後的全稱,是為聖祖孝烈皇帝。
本來嘛,正規的廟號就那麼幾種,像聖祖這樣的廟號,和□□、高祖、世宗、高宗這樣傳統的、有特別含義的廟號比,就顯得有些像諡號了,和後世那樣喜歡搞華而不實那一套的皇朝極像,但是誰讓劉辯的功績太大,而大漢傳承了四百多年,西漢、東漢的諡號、廟號加起來,傳統意義上的好的廟號不就沒了嗎?
孝文皇帝,這個諡號給西漢的太宗劉恆了,廟號嘛,祖有功宗有德,按照劉辯的功績,是能夠做“祖”的,然而,好聽的廟號,被前頭幾位“認為”自己功業盛大的天子們給用了,雖然後來廢除了,但是給劉辯這麼一位再興大漢的主兒用別人用過的廟號,總有些不太好,於是乎,最後一群人竟定出一個聖祖來。
原本在議廟號的時候,還另外擬了烈祖、高祖之類的,後來取諡號,就直接取了孝烈皇帝。
廟號不好取,前頭那些天子把什麼文、景、昭、宣、明、武之類的諡號全用了,諡號就更不好取了,最後一合計,一群人就選定了原本要加在廟號裡的烈字。
正所謂,聖功廣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宏濟生民曰烈,雖不足全然描述天子功績,卻也能讓人看出其中十之二三來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