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第2/4 頁)
彷彿完全忘了當初他父親季歷是怎麼被大商弄死的。
真要論起季歷的死因來,比干和姬昌毫無疑問有仇,還是大仇。
姬昌偽裝得好,但是伯邑考的表演能力就沒有乃父那麼強大了。
雖然他盡力掩飾過了,但是偶爾還是會有憤恨之情顯露出來。
這也難怪,季歷死的時候,伯邑考早已經出生了,作為嫡長孫,他一定很受季歷疼愛,如此,不能完全掩飾心中的情感也是正常的。
既然連比干這裡都去過了,姬昌自然還在安陽城中拜訪了其他人。
就算沒有確切的證據,比干也能說上一句姬昌其心可誅。
外服官們來都城朝覲的日期不定,像姬昌這種,帝乙想找個由頭留他個一年半載的不容易,容易遭人詬病,想早點趕他走卻是容易的很。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方國首領都不受待見的。
像是攸國的攸侯、鄧國的鄧侯等,他們都是子姓諸侯,又不是內服官,他們的封國是作為大商的屏障存在的,再加上一向忠於王室,所以很受看重。
內服官中,除了像飛廉他們家這種在大商滅夏的時候加入大商官職的卿士,其餘的卿士,也就是高階官員,或多或少都能和商王室扯上親緣關係。
大家都是子姓,內服官們和王室的親緣關係,與多數算起來是在商湯時代分出去的子姓方國諸侯比,自然要親近許多,但是他們在中朝反而是讓商王覺得束手束腳的時候居多,所以反而是不常見的外服官中的子姓諸侯受待見一點。
歷代商王都有過對外征戰,無非是次數多少的問題,帝乙如今初繼位,但是心思已經不知道轉了多少回了,他留下攸侯、鄧侯、權侯等人,也有到時候聯合起來一起出兵的意思。
比干腦海中依然清晰的資料庫裡,倒是有攸侯喜的存在,他在帝乙時期的多次征戰中都出過力,後來也為帝辛所重用,牧野之戰爆發的時候,這位還舉兵勤王去了,只可惜大商最後敗了,攸侯喜也不知所終,估摸著應當是死了。
簡而言之,子姓方國的這些諸侯,還是可以信任的。
一次大朝覲就解決了幾個問題,帝乙的心情很不錯,而且他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遷都了,等到先帝完全下葬以後,就可以進行祝禱了。
可惜天不遂人願,還沒等帝乙反應過來,這幾年養精蓄銳的周部在姬昌的帶領下就開始攻打大商了,邊境的衛損失慘重。
子幹日記:
本寶寶還能再說什麼呢?
作為一個大商王族,一句mmp送給姬昌,謝謝。
作者有話要說: 伯邑考的名字有好幾種解釋,所謂的姬邑是其中一種,剩下的……還有一種是伯邑考這三個字都不是這位同學的名字,伯是排行,邑考是所謂的“周國之父”之類的尊稱,嚇得寶寶滑鼠都掉了。因為那時候不流行雙字名,姬昌其他兒子也都是一個字的名字,所以長子取“邑考”這兩個字的名字也不太可能。
話說大商時期的資料這麼少,蠢作者很方啊qaq一不小心瞎編錯了怎麼辦【喂!
第11章 歸妹
周人的準備顯然是很充足的,再加上他們此番驟然發難,大商倉促之間竟是不敵。
訊息傳來,朝堂上的一眾卿士都惱得不行。
大商向來是重武的,即使是文官,舞槍弄棒不行,但也都會幾手,並不像後世宋明以後的文人一樣體質虛弱。
即使是不推崇征戰的一些卿士們也都惱怒了,更不用說火氣更重的武將那頭的人,早已經是怒髮衝冠了。
帝乙倉促調兵,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已經歸降的東夷中的“人方”再次叛亂,大商再度調兵,勢必會影響與周人的戰局。
因為商周兩方陷入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