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新的武器(第2/2 頁)
想到公義指點武安國配合武安更,讓我想到每人都有弱點,如果多個人組合取長補短,這才能無堅不摧,我們主要測試了三人組或者五人組,後來發現三人組最適合我們輕騎,最後結果看到了嗎?很厲害是吧?這才剛練了幾次而已,效果還行。”
“不錯有這陣法,我們騎兵會更強了!”張任點了點頭,這趙雲也慢慢成熟了起來。
然後連續幾天趙先、趙雲和閻行在討論輕騎兵戰法,也會跟武安日和武安更兄弟一起探討,慢慢的騎兵以小三稜錐為基本陣型,而步兵卻是五人一組為基本陣型,慢慢演練,並且各種兵種配合。
張任則躲進墨白、馬鈞的工院,這個工院很寬敞,公輸武老先生經常來,他們討論出連弩的做法,張任則在工院回憶丟失的數理化,畢竟工作後,都交還給老師了。
元宵節前,在公輸武和工院齊心協力下造出第一把連弩,可以十連射,而且可以換箭匣,張任看到箭鏃的時候嚇了一跳,這箭頭不是常見的雙翼箭鏃,而是三稜鏃。
“公輸老先生,這是三稜鏃吧?”張任問道。
“少主,你居然知道三稜鏃?”公輸武很奇怪。
張任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當年在陝西博物館,秦軍用的是三稜鏃,據說這能增加射程,跟後世子彈旋轉前進的原理相似。
“這箭由羽、稿(箭桿)、箭頭組成。為了使箭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三稜鏃嵌入箭桿有一段相當長的鋌,這是當年秦軍的標準,目前我們這按少主要求做的連弩,要求單手雙手都能操作,由於墨後的設計,射程增大,現在可以做到兩百二十步左右。”公輸武介紹道。
“十支箭最快要多久能射完?”張任問道,張任馬上意識到這時候還沒有秒的概念,不過,古代人按呼吸來表達時間,有個很接近的時間標準,“息”,差不多一息就是兩秒左右。
“我們這弩用的是雙層設計,至於多久時間射完,我示範一下!”公輸武,右手食指板下了扳機,一支箭咻的一聲射了出去,公輸武連續扳下扳機,十支箭接連射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