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第2/3 頁)
託關係走後門,派人到大寧取經,取得豐產。若非藩王的屯田產量不計入戶部,甘肅的排位還要靠後。
往年的領頭羊,如今卻落到中游,難怪總兵官會氣得吹鬍子瞪眼。
面子裡子都沒了,換成誰都要腦袋冒氫氣。
宋晟發過脾氣,冷靜下來,知道麾下將領說的都是實話,這事委實不能怪他們。拂過頜下長髯,最終下定決心,出了正月,立刻派人到大寧去學習先進經驗。
面子是次要,能多產糧食才是最緊要之事。保障了糧草的供應,邊軍就能有更多的力氣操練,戰鬥力就能強上幾分。
對於邊塞守將來說,還有什麼比防禦北邊的鄰居更重要?
雖說韃靼和瓦剌正打得熱鬧,難保哪一天突然回過味來,握手言和,不打了,轉而來找大明的麻煩。
到了那個時候,堅固的城池地堡,強悍的邊軍,才是能夠擋住這些惡鄰的根本。
宋晟做了決定,麾下將領舉雙手贊成。
若非守將不得擅離崗位,他們當真很想親自到大寧去看看,往昔荒涼的城池,如今到底變成了什麼樣。
同宋晟一樣想法的,還有寧夏總兵官何福。
沒人會嫌糧食太多,多收一斗是一斗。機會送到眼前,何福比宋晟更善於把握。他不只派人到大寧取經,還遣人去了宣府,名義上是給鄭亨送信,實際上卻是到漢王親自耕種的軍屯去觀摩一下。
兩地情況類似,到宣府學習,更優於大寧。
何福會做出這個決定,實因朱高煦在屯田一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據聞,宣府進獻朝廷的嘉禾就是漢王親手種出來的。
天子大感欣慰,更是在兄弟間相當有面子。
瞧見沒有?這是我兒子種出來的!
你兒子行嗎?不行吧?
哈哈哈哈!
朕囂張?
朕就囂張了,你能怎麼著吧!
新年時,進京朝賀的王府長史,基本都是精神抖擻進殿,風中凌亂出宮。帶著天子寫給自家上司的書信,腳步發飄的踏上歸程。
等各地藩王接到書信,無不咬牙切齒,大有舉起鞋底狠抽朱老四小人的衝動。
顯擺你兒子了不起?!不就是種田嗎?
誰沒有兒子?咱兒子也行!
於是乎,永樂三年的春耕時節,各藩王封地的百姓見識到了一幕奇景,王府的世子和郡王們除掉華服,挽起褲腳,扛起鋤頭,光著腳丫子下田耕地。
耕牛?不用!
朱家的子孫,就要這麼犀利!
藩王老爹們叉腰站在田埂上監工,手裡的鞭子和木棍舞得虎虎生風,一點也不肯放鬆。
慢了,偷懶,立刻鞭棍伺候!
鞭子在尋常人手裡,是策馬趕牛的工具。
在朱家人手裡,絕對是教育兒子的不二選擇。
世子和郡王們一邊揮舞著鋤頭,在田地裡揮汗如雨,一邊恨不能把朱高煦紮成篩子,砍成肉泥。
你小子想在老爹面前表現,別帶累兄弟下水啊。
你老爹是什麼人,咱們老爹又是什麼人?受刺激就要蹦高的主。
這下好了,書讀不成了,王府教授跳腳也沒用,一句“糧為國本,食為民天,宗室當以身作則”就給堵了回去。
戲也聽不成了,哪個敢消極怠工,鞭子和棍子立馬招呼上來。
老朱家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同時發現,自己老子的武力值很是不低,不能上馬打仗,把兒子全都揍趴下還是綽綽有餘。
由此,藩王監工,世子郡王種田,成為了藩王領地上的常例。
所謂前人嘗苦,後人品甜的說法,在老朱家完全說不通。
自己被老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