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第2/3 頁)
沒問題!資料整理好馬上送到。
方大學士想對燕王父子用間?
更沒問題!一切為了正義!
曾因公務進出燕王府的翰林編修林嘉猷,對燕王父子的關係十分清楚,對朱高熾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爭鋒也瞭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計離間燕王父子,林編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書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軟的捏,下手要儘快。
為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方孝孺撇開成見,建議皇帝啟用錦衣衛和宦官。
洪武年間的錦衣衛號稱無孔不入,辦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幾塊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廢了幾年,架子還在,應該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傳燕王仁愛之名,連方孝孺都有耳聞,不知道的,或許只有身居皇宮,被宦官和宮人包圍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報信,老謀深算的燕王應該也會中計。
“派遣錦衣衛入燕貽世子,令宦官至燕王處報信,此計可成。”
重新啟用錦衣衛?
建文帝臉上浮現出幾許遲疑之色。
暗地裡他一直在用錦衣衛,同燕王有牽連的勳貴和武將家中都有錦衣衛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們一直被矇在鼓裡。依方孝孺計劃行事,無論事成與否,錦衣衛都會被擺到檯面上,這同朱允炆一貫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讓建文帝皺眉。
太祖高皇帝親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幹預政事,發現就砍頭。剝皮充草是官員的待遇,宦官無權享受。
“愛卿,一定要用錦衣衛和宦官嗎?朕……”建文帝很是猶豫,“或許可從勳貴中擇選一二?”
“陛下,此計非錦衣衛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說服了。當即命方孝孺起草詔書,召錦衣衛千戶張安覲見。至於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選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來,一直隨侍在他身邊的王太監,忠心應該沒有問題。
旨意一出,連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覺得深度不夠,自己又挖了兩鍬。
當真是天意弄人,點背不能怨社會。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張千戶是難得的忠心之人,雖然以敏銳的直覺察覺到此行定是有去無回,無論燕王中計與否,自己的項上人頭都將不保,仍毫不遲疑的接受了任務。
不接受也不行。獲悉如此機密,又蒙皇帝親自召見,敢拒絕,同樣是死路一條。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龍體!”
建文帝難得給宦官一個好臉,溫聲安慰了王景弘幾句,還給了他不少賞賜,自以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這個淚流滿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盤算將計就計,將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虛的訊息一併告知燕王。
正愁訊息送不出去,方大學士當真是及時雨啊!
一番謀劃之後,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錦衣衛千戶張安和內侍監太監王景弘帶著方孝孺擬定的詔書出發了。
出了南京,兩人一路北上,進入山東之後,在濟寧分手。
張千戶快馬加鞭趕往北平,王景弘奔向燕王駐軍的定州。
彼時,河北境內大雪漫天,若非有堅強的意志力支撐,張千戶怕會在中途壯烈,沒見到朱高熾就被凍死在路旁。
距北平二十多里的孟家屯,角樓上的青壯發現了行跡可疑的張安和同行的幾名護衛,當即報告了族老。孟重九做主,將這行人的蹤跡告知裡中巡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