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節(第2/3 頁)
給補貼,吃飯有工作餐。一天兩頓,吃不飽,吃不好,直接問罪光祿寺。
命令下達之後,解縉等人不敢提出任何異議。沒見刑部侍郎都被派來了?想安生回家過年,就得照天子的意思來,修好這部書,不能出任何差錯。
朝堂之上有人上疏,言此舉勞民傷財,請天子三思。況翰林院之前已經進《文獻大成》,天子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好大喜功不是好事,勤儉治國方為根本。
不提《文獻大成》還好,一提《文獻大成》,朱棣就是一肚子火氣,看著朝班中的某些人,眼神很是不善。
或許是察覺到了生命危險,沒等永樂帝開口,解縉先蹦出來,對著上疏的朝臣一頓開火,引聖人之言,據先賢之事,列舉明君若干,甚至將修書同堯舜禹湯之治直接掛鉤。
口沫橫飛之下,群臣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解大才子的火力之猛,可見一斑。
永樂帝頷首,留著解縉,還是是有些用處的。
奉命盯著解縉等人的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微挑嘴角,一身大紅錦袍,修眉薄唇,即使在笑,仍令人感到一陣說不出的陰冷。
解縉火力狂猛,超水平發揮,黃淮李貫等在旁助攻,翰林集體發飆,御史給事中也要靠邊站。
天子下令修書,是有利於萬民,澤被後世的好事,還能解決不少人的臨時就業問題,誰敢繼續反對,就是和整個翰林院作對!
此言一出,修書一事當殿透過。
朝臣都知道,言官群體不好惹,惹上了,不掉水裡也沾一身泥。當然,興寧伯此等猛人除外。
比起言官,翰林院更加不好惹。畢竟言官只是朝堂上的鬥士,撐死五六品到頭,翰林院可是培養各部大佬的搖籃。
得罪了言官,頂多被罵得面部神經失調。得罪了翰林,就要小心了。對方不得勢便罷,一旦得勢,又不小心榮升內閣大學士,別多考慮,趕緊收拾包裹致仕吧。
不用大學士動手,下邊有得是人摩拳擦掌,以期透過收拾某人得到大佬的賞識。
彈劾,打壓,各種官場霸—凌,總之,欺負人沒商量。遇上上強勢的皇帝還好,換成不太管事的,後果可想而知。
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平息,召集賢才的詔令很快下達各地。
大寧地處北疆,接到詔令比他省遲些。
詔令到後,孟清和請來儒學和衛學中的教諭訓導,講明此事。
“諸位當在學中甄選,遞送名單至都事處,符合詔令條件者,本官定會舉薦。”
教諭和訓導領命而去,不久,統計的名單就由都事送到了孟清和麵前。
薄薄一張紙,紙上的名字,滿打滿算,兩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其中還有一半是儒師。
孟清和看向都事,疑惑問道:“只有六人?可是他人條件不符,退了回去?”
都事搖頭,道:“回鎮守,學中報上的名單全在這裡,卑職並未劃去一人。“撓撓下巴,孟清和腦袋上冒出一排的問號。
不應該啊,以大寧儒學和衛學的人數統計,比例完全不對。刨除韃靼和女真,再去掉準備科舉和武舉的,同時減掉臺閣體不過關的,也不該只有這麼點人。
那些從京城發來支教的犯官,半綁來的儒師,難道不想趁機回京?
還是說,大家集體提高了思想覺悟,立志紮根邊疆,報效國家?
都事表示,這個下官不清楚。不過,在名單送來之後,已有兩人找上他,想活動一下,將名字從呈報的單子上劃掉。理由很簡單,字寫得不好。
“果真?”
都事點頭,“果真。”
“如何證明?”
都事表情微妙,“此二人言,右手不慎被磚砸傷,三月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