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節(第1/3 頁)
這是為了賢弟好,也是為皇室內部和諧,所以,不必太感激朕。
接到信後,朱權會如何想暫且不論,在朱棣看來,這絕對是寬大處理了。
處理完了寧王的事,朱棣又派人去安南探查究竟,明言,如果真是胡氏篡位,這事就不能善了。
立皇太子一事暫時被放到一旁,朱高煦和朱高燧請就藩的上表也被壓著。
楊內官回宮復職,朱棣得知沈瑄同孟清和已抵達京城。沉吟片刻,令鄭和去定遠侯府和興寧伯府傳信,明日早朝之後,西暖閣覲見。
朱棣想得很好,先和兩人私下裡談談,再把整件事掀開,藉著陳瑛的引子,直接把翰林院按下去。
如果只是孟清和和沈瑄,大可不必如此麻煩,但事情涉及到了皇帝親子和國之儲君,就不能等閒視之。
只可惜,計劃再好也沒變化來得快。
朱棣萬萬沒有想到,還真有不怕死的,頂著他要殺人的眼神,在早朝之上就對著孟清和再次開火。
這個不怕死的不是旁人,仍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陳瑛。
立在右班武臣行列中的孟清和目瞪口呆。
他惹到這位仁兄了?
仔細想想,沒有啊。
這樣以生命為代價揪著他不放,到底是為哪般?
第一百三十七章 驚人之言一
陳瑛是朝堂上的猛士,並且不是唯一的猛士。
在他站出來之後,陸續又有兩名御史,一名給事中,戶部和工部郎中,以及鴻臚寺少卿站了出來,力挺陳瑛。
“臣參大寧鎮守,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一等伯孟清和有罪!”
單看陳瑛的外表,實在很難同他的性格言行一一對應。
國字臉,臥蠶眉,挺鼻闊口,談不上英俊,卻是正氣凜然。
這樣的長相,該是話本里的國之忠臣,耿直不阿,浩然正氣,與奸邪勢不兩立。每每敢於殿上直言,皇帝不聽,抱頭撞柱,血濺金磚也不稀奇。
孟清和掃了一眼正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的陳瑛等人,忍不住撇嘴。若他們是正義的一方,自己成什麼了?禍國殃民的奸臣一流,佞臣一派,該訂到歷史的恥辱柱上?
聽聽,私截貢品,大不敬;為身不正,私德有損,欺壓良善;不興教化,違太祖高皇帝成法,以利誘民,私定鹽引納糧之數,中飽私囊。同定遠侯私授金錢,同皇子結交,各種圖謀不軌。
一條條擺出來,言辭之激烈,用心之狠毒,當真是可見一斑。
坐實了,就三個字,要你命。
孟清和瞄一眼龍椅上的皇帝,很想提醒陳瑛等人一句,想參他,光是前面幾項罪名就夠了,扯上沈瑄和朱高煦兄弟,實在是不智之舉。
沒見皇帝正運氣呢?這幾位是想陪他一起上法場?還是說陳都憲嫉惡如仇到了一定地步,拼死要到閻王殿前再參自己一本?
明顯不太可能。
待陳瑛說到興寧伯和定遠侯之間的各種不明不白時,孟清和連忙低頭,捂嘴。若非場合不對,事先也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他怕會衝出去給陳瑛一拳。
什麼叫以龍陽之好為遮掩,行不軌之事?
簡直是汙衊!老子是真龍陽……撓撓下巴,這樣的反駁理由,好像也不太對?
沈瑄也在皺眉,表情愈發的冰冷,看陳瑛的目光,和看一個死人沒多少區別。
陳瑛猶不自覺,仍在大肆攻訐,“如興寧伯此輩,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唯利是圖,欺上瞞下,對朝廷有不軌之意,論罪當殺,夷族,以儆效尤!”
“定遠侯知情不報,有同謀之嫌,當奪爵下獄!”
“漢王趙王不慕皇恩,不敬長兄,私自結交一方鎮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