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節(第3/3 頁)
衛,該當如是!
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牽涉面太廣,永樂帝恐怕會當場下令,旗手衛和孝陵衛換裝,換人。
孝陵衛負責天子出巡,旗手衛去守護皇陵。
饒是不能全部換人,也從孝陵衛中選拔多名有才能的軍官,近五十名勇猛的衛卒,調往大寧。
“爾等需謹記今日之勇,不可驕狂,當臨戰不怯,立功以壯家族。”
臨行前,家中長輩的殷殷教導,加上本身對戰功的期盼渴望,讓這些從孝陵衛調往北疆的衛軍熱血沸騰。
戍邊,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何況還是大寧,旁人求都求不來的好事!
被選出的孝陵衛打點行囊,高高興興出發。留下的缺額,直接由在比武中表現最不好的衛軍填充。
二十六衛中,被謫交趾和廣西雲南的不少,調往北疆的更多,而且,基本都是在比武中表現突出官軍衛卒。
不是沒有朝臣發現此事微妙,可文武兩立,五軍都督府都沒開口,文官有什麼立場追究?
說天子二十六衛拱衛京師,人員一個不能少?
不見把人調走之後,又從各自的家族中徵召?
比起衛所垛集抽丁,天子親軍一向不愁兵員。只要追求不高,守衛皇陵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既然人都補上來了,還有什麼可說的?
誰敢上疏提出質疑,朝中的勳貴武將會立刻握拳,從鼻孔噴氣。
怎麼著,撈過界了啊!
文官很是委屈,武將隊伍中,早有人這麼幹了!自己不過是仿效行之。
得知此言,孟清和摸摸鼻子,後退數步,他是低調的人,一向不喜歡出風頭,必須深藏身與名。
不過,調兵的事不追究,聰明如楊士奇等人,還是隱約猜到,天子這番動作,恐怕是要在北邊動兵。
動手的物件,多數人猜測是韃靼,要麼就是瓦剌。硬是沒一個人猜到,朱棣的目標會是朝鮮。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不徵之國,今上怎麼會輕易動兵?
但事實出來,卻讓大部分人跌破了眼鏡。
不是天子違背高皇帝之訓,主動發兵,而是朝鮮國王李芳遠主動上表,向大明求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