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第3/5 頁)
不是董太后人緣差不差的問題,這完全是因為朝中的一眾大臣被靈帝這個作逼把信心都給作沒了。
當年,尚且年幼的靈帝被選為桓帝的後嗣入繼大統,人人都抱著美好的期許,指不定新任天子就能帶領大漢走向巔峰呢?
結果前有宦官進讒言,後有董太后不靠譜,把好端端的一個天子教成了賣官鬻爵的“商人”,士人們表示他們很痛心啊。
而第二次黨錮之禍,不只當時牽連了許多人,後來有人為“黨人”說情的時候,又被下獄論罪,一直到現在,黨錮之禍還是許多士人心中不可避免的傷痛。
士人們心中,不是不怨恨的。
而現任天子甫一登基,就宣佈召回黨人,可以說,妥妥兒的明君苗子,和當年靈帝的評價完全不一樣。
靈帝是天子,也是士人們同意了以後才選出來的,要不然,宗室浩如煙海,怎麼就選上他了呢?
不能承認靈帝天生就不是當天子的料,要不然,士人們就是打自己的臉,所以,靈帝長歪的鍋,除了宦官們要背以外,剩下的都被甩給了董太后。
十常侍裡,有幾個原本是和何皇后走得近的,和何進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到了劉辯登基,除了暗地裡屬於他那邊的人的畢嵐,剩下的都不受重視,而明面上,整個十常侍群體都失寵了。
劉辯提拔了幾個屬於新嫩的宦官,但是就連原先一直跟在他身邊的王安,也只不過任了小黃門之職,可以說,在士大夫們的眼中,現任天子腦子還是很清楚的。
外戚和宦官的撕逼,現在在許多人眼裡也已經進入到了尾聲,不少人都把董太后會不會回到河間國看作是雙方鬥爭的焦點。
宦官們狗急跳牆,大概是因為劉辯不想讓這輩子的親舅舅死得太早,以至於董卓入京,特意傳了訊息給何進之後,讓他萬分警惕,輕易不會隻身入宮,所以宦官們只能選擇重演當年靈帝入繼不久發生的舊事,挾太后與天子外逃出宮。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黨錮之禍就是因為朝臣想要誅除宦官,結果宦官們挾天子與太后出逃,後來又巧舌如簧地說動了天子與太后,以至於想要誅除宦官的朝臣們反而自身難保。
上輩子有過一回經驗,沒想到這輩子提前上演了這麼一出的劉辯很淡定,作為西園校尉之一的蹇碩能動用的人手就是當初招募的那一批壯漢,而八校尉裡的典軍校尉曹操屬於劉辯的自己人,最基本的安全還是能夠保證的,而且因為何進主要針對的目標是太皇太后與蹇碩這兩位“渤海王”的堅實後盾,十常侍們選擇觀望,並沒想狗急跳牆。
何進知道自己現在的地位無可動搖,主要是因為自己是現任天子的親舅舅,要是天子換成了渤海王劉協,驃騎將軍董重得勢不說,除非何進造反,否則何氏一族遲早會被一網打盡,就像當年的竇氏一樣。
大將軍對營救天子如此上心,而生活在天子腳下的這一批軍士,對於代表著數百年來劉漢威嚴的漢家天子也是極為敬畏的,於是,很快,劉辯就回到了宮城之中。
在劉辯專門發旨表示“諸軍健士,朕之子民,縱有不當,乃為上軍、驃騎所惑,罰其半載帛帑,充入國庫,不以論罪”以後,所有人都對蹇碩和董重的死沒了意見。
劉辯很高明地將這一“宮變”事件中蹇碩、董重手下的人都摘了出來,只是罰了半年的錢,所有人都感恩戴德,就是士人也都認為這是劉辯仁慈的象徵。
更何況,和靈帝賣官以充實自己的私庫不同,劉辯罰來的錢都是放入國庫之中的,也就是說,是給朝堂諸公規劃使用的公款,縱然數量不算太多,但也讓人稱歎。
而這一切發生的前提,就是劉辯認為所有事情的罪魁禍首隻是兩個人,上軍校尉蹇碩和驃騎將軍董重,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得利者,還是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