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考驗皇帝格局(第1/3 頁)
雖然朝廷兵部地位尷尬,但是明面上的權力還是有的,兵部掌管全國的武官選用,軍籍,軍械以及軍令。
像抗倭軍這種臨時建制,本來只是皇帝陛下一時興起所為,兵部沒有給具體的文書,但是抗倭軍目前搞得很不錯,對倭寇也起到了作用,眼下兵部總算給了個正式的編制了。
有了正經的編制,像是薛威那種抗倭軍裡的將領,就不至於有職無官了。
這種雖然沒有什麼實際上的用處,也就是朝廷承不承認的事情而已,但是國朝畢竟一百多年了,朝廷的認證在有些人心裡非常重要,有了朝廷給的正經武官品級,他們也能多一些動力。
沈毅端在手上的酒杯聽了聽,他看向杜懷,問道:“杜公公,這種事情,在下能聽得麼?”
“聽得聽得。”
杜太監微笑道:“臨來之前,陛下特意召咱家去甘露殿說了會話,咱家心裡也清楚,這一趟晉世子巡海,明面上沈翰林只是個軍師,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沈翰林在拿主意。”
他語氣平和:“若非如此,咱家便直接去尋晉世子了,也不會到這裡來見沈翰林。”
“公公此言差矣。”
沈毅咳嗽了一聲,搖頭道:“這一趟巡海,還是世子挑大樑,我最多也就是在世子身後給世子出出主意,談不上拿主意。”
沈毅語氣誠懇:“這種話給世子聽了去,要不高興的。”
雖然李穆也說過跟杜懷類似的話,但是人家畢竟是天潢貴胄,有些話別人可以說,沈毅卻不能認,萬一世子哪天聽得不高興了,這趟巡海的差事也就黃了。
差事黃了不要緊,還有可能鬧出一些不愉快。
杜懷在宮裡待了幾十年,這些人情世故他也是懂得的,見沈毅這個模樣,老太監呵呵一笑,開口道:“難怪沈翰林能夠在這個年紀中兩榜進士,入翰林院,只憑著這股早慧,便不是常人能夠比擬的。”
這老太監口中的“早慧”,是說沈毅在這個年紀,有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智慧。
沈毅低頭喝了口酒,沒有答話。
杜太監吃了口菜,漫不經心的說道:“陛下已經下旨,奉晉世子為抗倭軍指揮使了。”
聽到指揮使三個字,沈毅挑了挑眉,神色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指揮使,是一個衛的最高軍事首領,正三品的武職。
比如說臨海衛,滿編是五個千戶所,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過指揮使,並不是地方上最高的武職,地方上最高的武職是都指揮使,也就是省級最高的軍事長官,是正二品武職,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
朝廷給抗倭軍這個級別的建制,是略低於沈毅預期的。
按照沈毅的預估,朝廷既然把皇帝的堂兄都派下來了,不管抗倭軍能不能編滿,怎麼也應該給個都指揮使的名頭,不然給堂堂世子一個指揮使的職位,未免有些掉價。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抗倭軍來說,五千人的建制是妥妥夠用了。
因為現在的抗倭軍,也才二百餘人,連一個千戶所都還沒有編滿。
見沈毅一副思索的模樣,杜太監摸了摸自己下頜上稀疏幾不可見的幾根鬍鬚,微笑道:“陛下說,如果抗倭軍這兩年做得好,便在沿海設抗倭都司。”
聽到這句話,沈毅心裡暗自補充了一句。
等到抗倭軍升格成抗倭都司的時候,他沈毅會不會在抗倭軍裡做事說不準,但是李穆絕不會繼續在抗倭軍裡擔任都指揮使了。
皇家內部互相防備的心思,還是很重的,皇帝可以允許李穆做個名義上的指揮使,但是卻不可能容忍他做都指揮使,名義上的也不行。
想到這裡,沈毅微微低頭道:“陛下聖明,沈毅佩服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