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七國之亂(上)(第2/3 頁)
?本人謹聽大家指教。
敝國雖然狹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雖少,但也可募得精兵五十萬。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他們的酋長也都將派兵跟隨本人,如此又可得精兵三十萬。本人不才,願親自率兵跟隨諸位王侯。
南越臨近長沙,因長沙王已平定長沙以北地區,因此可以向西深入蜀地。南越王、楚王和淮南三王可同本人一起向西用兵。齊地諸王則可和趙王一起平定河間、河內,而後即可進入臨晉關或與本人在洛陽會合。燕王、趙王跟胡人關係密切,可在平定代地、雲中郡後,統領胡人入蕭關,往長安進發,以匡正天下,安定高帝宗廟。願諸王共勉。
楚元王之子,淮南的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因為父親被殺,怨恨朝廷已經很久了,只是因為不知諸王的心意,這才沒有敢行動。如今諸位王侯如能存亡繼絕、振弱伐暴,安定劉氏江山,此乃社稷所願也。吳國雖貧,但我三十餘年節衣縮食、積蓄金錢,修治兵器甲冑、積聚糧食,為的都是今天,希望諸王能夠充分利用這些。
凡能斬獲敵大將的人,賞黃金五千斤,封萬戶食邑;斬敵列將者,賞黃金三千斤,封五千戶食邑;斬敵裨將者,賞黃金一千斤,封兩千戶食邑;斬敵食祿為二千石的官吏者,賞黃金一千,封一千戶食邑;皆封為侯。凡率領朝廷軍隊或城邑投降者,兵卒一萬或城邑一萬戶者,如斬敵大將;人戶五千的,如斬敵列將;人戶三千的,如斬敵裨將;人戶一千戶的,如得斬獲食祿兩千石官吏;小吏亦可根據官位分別封爵受賞。
這種獎賞,所封所賜皆成倍於朝廷常例,那些已有爵位食邑者,只會增加而不會保持原狀。希望各位能夠向士大夫們宣佈說明,我是不會欺騙他們的。”
毫無疑問,吳王劉濞的這封檄文極具蠱惑性,不過由於事涉謀反,成功了自然皆大歡喜,可一旦失敗那就是身死族滅、國除家亡的下場,在朝廷削藩尚未觸及他們切身利益的情況下,又有誰敢輕易起兵響應。
所以,除了那些早已與吳王劉濞串聯的諸侯王,以及素有野心者,大部分諸侯王都選擇了作壁上觀,而即便是早已約定起兵響應者,亦有三位諸侯王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按約出兵。
其一是濟北王劉志,其屬下郎中在得知劉志打算造反後,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趁著濟北國城牆損壞,劉志巡視城牆修補情況時,果斷帶人將其劫持看管了起來,以至於劉志沒能成功發兵;
其二是淮南王劉安,劉安在答應吳王劉濞出兵後,立即召集麾下大臣商議起兵事宜,淮南相作為朝廷委派官員,自然不願跟隨叛亂。不過,鑑於當時的形勢,淮南相自知即使自己出言勸說,恐怕也很難起到作用,反而極可能因為觸怒淮南王而被殺,於是便佯裝支援起兵,並在淮南王劉安面前表忠心,聲稱只要淮南王起兵,自己願意作為統兵將領,輔佐淮南王與朝廷交戰。淮南王劉安信以為真,於是將兵權交於淮南相,然而在吳王劉濞起兵西進,淮南王劉安想要按照約定出兵響應之際,已經兵權在握的淮南相,卻直接拒絕出兵,反而指揮軍隊據城防守,幫助朝廷抵禦叛軍;
其三是齊王劉將閭,原本他已經答應出兵響應,但當國內大臣得知劉將閭的決定後,紛紛進言勸諫,與其他諸侯王不聽諫言不同,劉將閭卻在大臣的勸說下反悔了,非但沒有按照約定起兵響應,反而率領封國軍民加固城防,防止叛軍越境。
由於淮南王劉安、濟北王劉志和齊王劉將閭沒有依約出兵,導致吳王劉濞奪取天下的計劃完全被打亂,淮南三王的拒絕出兵,讓他從南部牽制朝廷兵力的希望落空;而在齊地,由於菑川國、膠西國和膠東國皆在齊國以東,而齊王劉將閭的封地卻在三國西部,以致三國軍隊全部被齊王劉將閭擋在了膠東半島,難以越過齊國向西進兵。
迫於形勢,吳王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