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白蓮教下面的一個分支。」乾隆不願說太多,招呼著福康安準備回客棧。
德州這裡是不能多呆了,不止要準備離開,還得給德州和聊城知府都記上一筆,回京之後找他們問責,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等著降職吧!
珠錦跟著乾隆去了客棧,乾隆和福康安在房裡單獨說話,水芝在房裡陪著珠錦解悶兒,不停地逗她開心。
珠錦沒心思聽,她看著水芝年紀大一點,知道的東西應該比她多點,敷衍地應付了水芝的討好,問她:「那個清水教是怎麼回事呀?你跟我講講吧。」
「奴婢不敢亂說,奴婢家在京城,離著山東也不近,確實聽說過一些閒言碎語,具體的卻是不清楚。請小主恕罪。」水芝是個很謹慎的人,先給珠錦請了罪。
「你講講嘛,把你知道的都說一下,我就恕你無罪。」珠錦知道她的顧慮,有蒙古金國作為前車之鑑,滿族人統治中原,心裡也是不踏實,對這種事情格外在意。
說白了就是漢族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而且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他們要是不想被漢族同化,用自己的文化來治理這麼大的江山是很難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拋棄原本的東西,皇室子弟一直在學習漢族文化,前面幾年還好,到了現在,除了這個髮型,跟漢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只是與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來講,他們到來的時間畢竟太短,也沒有足夠的自信,能治理好這裡。每一任皇帝都戰戰兢兢,平復著自處的戰亂,警惕任何一個會動搖統治的人。
文字獄不就是這麼回事?
珠錦在心裡唸叨了幾句文化自信有多麼重要,纏著水芝講幾年前清水教起義的事情。
「那事兒其實鬧的挺大的。」水芝講話不緊不慢,聽著很舒服,她還是有些顧慮,念著小主子心裡有數,跟普通的五歲小孩不一樣,水芝才跟她詳細講了講,「有一本小說,叫做《忠義水滸傳》,歷來被禁了許多次,只是這書裡講的故事太有名了,又是說的山東的事兒,百姓口口相傳,咱們也都知道一些。」
珠錦點了點頭,「這和《水滸傳》有什麼關係?」
水芝說:「那小說裡講了一百多個漢子在梁山聚義的事兒,有個叫武松的,正是從清河縣搬去了陽穀縣。後來被逼上了梁山。梁山原本沒有土匪,全靠著白衣書生王倫與另外兩個頭領佔地為王,後來王倫被林沖給殺了,才擁簇晁蓋做了寨主。說來也巧,清水教那個頭領,名字就是叫王倫,家就住在陽穀縣。奴婢還聽說,清水教裡還有個叫三孃的姑娘,跟《水滸》裡的扈三娘也能對得上。」
「啊……」珠錦愣了一下才記起來,施耐庵是明朝人,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不可能以這個故事點為原型寫了水滸。這麼一想確實挺巧的。
所以他們是把這事兒當評書聽的嗎?怪不得水芝這種遠在京城的深閨女子都能說出點兒來。
水芝說:「這個王倫最初就跟《演義》裡講的黃巾軍似的,用符篆神水給老百姓治病,最初也沒什麼人管,就這麼過了半年多,壽張縣地裡歉收,知縣還強行加稅,要收的糧食不止沒減,還比以前更高了。王倫治了半年的病,早已有了聲望,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帶著那群人攻到了臨清去。但是咱們朝廷也厲害,直隸總督、河南巡撫,還有額駙那旺爾濟、左都御史阿思哈,都帶著兵打過去了,四面夾擊之下,王倫再無生路,清水教平亂很快就平定了。」
珠錦聽明白了,這次乾隆傻爹做的事情還行,沒有出現天怒人怨的情況。
她問:「那個壞蛋知縣呢?」
水芝說:「奴婢聽說,王倫起義原本是定在後面的月份,知縣突然要徹查,結果縣衙裡的衙役,也是清水教的人,及時給他送了訊息過去,這才提前起義。他們一路殺到縣衙,把知縣和差役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