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節(第1/3 頁)
兀良哈首領進京時,幾艘木船在松門衛靠岸。
船上之人身材矮小,面板黝黑,均著明人服飾,說一口漢話。領頭之人言是朝貢使節,有上國賞賜木牌為證。
衛所指揮得報,令人取來木牌文書,木牌確是朝廷所賜,上有正德元年字樣。文書則十分古老,蓋正統年間印,上載番邦之名,琉球。
與此同時,鎮虜營中,楊瓚得朝廷詔令,安排專人照看玉米,打點行囊,準備還京。
收拾文書時,忽聽長隨來報,有人請見。
“來者何人?”
“回僉憲,是個二十許的書生。未有拜帖,只遞上一塊腰牌,言是僉憲故人,姓閆。”
閆?
接過腰牌,見上刻安化王府,楊瓚驟然瞳孔緊縮。
第一百五十五章 密信
閆璟有備而來。
懷揣安化王意圖謀反的證據,遞交朝廷,舉發藩王罪證,堪謂大功。
先帝下旨,三年不用,今已兩年。如事情順利,明年會試之後,朝廷選官,定有他一席之地。
投奔寧夏,本欲遵循父志,助安化王成事,以從龍之功,洗血前辱。
未料想,安化王志大才疏,燕雀淺薄,偏立鴻鵠之志。
因勾連江浙海匪,市貨走私,安化王府右長史奉敕進京,即被捉拿下獄,至今生死不明。
這個關頭,身為其主,本當安撫家眷,以示德行,藉以收攬人心。
閆璟為安化王出策,將右長史之子接進府中,改名換姓,陪世子讀書。即便朝廷追究,右長史家人被拿,大可以他人頂替。
如此一來,右長史一家遭逢大難,也不會生出怨恨,反會對王府感恩戴德。長史司上下亦會明白,安化王不棄臣屬,是可效忠託付之人。
結果卻是,計策不被採納,出計人更被斥責一頓。
回想當日,閆璟仍氣憤難平。
“護其家人,保其幼子?簡直荒謬,休要害本王!”
當日,承運殿中不只閆璟,王府左長史,審理,伴讀均在。聽聞此言,眾人的臉色都很難看。
強忍鬱憤退出殿門,閆璟心下清楚,安化王府人心已散,大事難成。不出三年,安化王定當被朝廷問罪。
如此險境,實非久留之地。
思量出路時,京城傳報喜訊,天子喜得兩女一子,賞賜藩王宗室,安化王亦在其列。
閆璟留心打探賞格,心中又是咯噔一下,預感更加不妙。
相比一個銅板都沒有的寧王,安化王還算“安全”。但比對臨近的晉王,這點賞賜,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再看楚王府和魯王府幾位公主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乃至鎮國中尉,閆璟雙手發抖,冒出一身冷汗。
王府之內,非只他看出異樣。
奇怪的是,無一人提醒安化王早做防備。更無人勸其同寧王斷絕往來,仿效晉王向朝廷服軟,擺正態度,誓言為國朝守疆。
根源很好找。
右長史一家,血淋淋的教訓擺在面前。
忠心為王爺辦事,未必能得好。捨去性命,家人也不可保。與其如此,不如另尋出路。
船將沉,不想法儲存自身,等著一起丟命?
自己死,只當是眼瞎耳聾,未能識得明主。
家人何辜!
心念生出,便如草生沃土,逐日瘋長,盤踞整個腦海。
閆璟明白,必須加快動作。
王府左長史與大同府推官有舊,早暗遣家人同對方聯絡。王府紀善,教授,良醫同樣四下活動,各尋關係,希望能保全一家老小。
閆桓已死,朝中關係再不可用。
閆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