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第1/3 頁)
坤寧宮發話,王嶽和戴義不能置若罔聞。
兩人商量之後,一人前去稟報天子,另一人押著劉瑾去見皇后。
見他們從暗室出來,陳寬心中便是一咯噔,問道:“這是?”
“皇后召見。”
戴義苦笑,陳寬同覺嘴裡發苦。
天家夫妻,相濡以沫多年。他們這些伺候的,再得用也是奴婢。天子向來敬重皇后,說不得就會改了主意,放過劉瑾。
萬般無奈,卻也是無能為力。
戴義帶著劉瑾去了坤寧宮,不久,劉瑾就跟著太子回了文華殿。雖被施以小懲,於性命卻是無礙,品階未被奪取,仍伺候在太子身邊。
陳寬站在廊下,見到從乾清宮回來的王嶽,有心詢問,卻見對方搖了搖頭。
兩人同時長嘆一聲,忽然覺得,夜風竟比冬日更涼。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這個禍害不除,終將成為大患!
弘治十八年,農曆三月壬寅,劉瑾被下司禮監,當日即被放還。
隔日,皇后入乾清宮,半個時辰後,內官急召太醫,宮內一片肅然。
傍晚,龍體大安,皇后閉門坤寧宮,皇太子奉藥御前,內閣大學士李東陽、劉健、謝遷奉召覲見。
掌燈時分,三名閣臣離宮,面上都是悵然。
其後,天子罷朝兩日,至第三日方現身臨朝,群臣稍安。
朝中之事,楊瓚自無從得知。唯一的感覺,近日裡巡城的官兵和衙役忽然增多,時而能見佩刀的錦衣衛從道上馳過。
思及多種可能,仍無頭緒。只得暫且將疑問壓下,每日裡在房中練字,等著殿試放榜。
弘治十八年農曆三月癸卯,傳臚大典。
奉天門大開,三百零三名貢士均著玉色瀾衫,頭戴四方平定巾,入奉天殿聽宣。
殿前,大漢將軍著明甲,金吾衛持長戟,錦衣衛佩腰刀,分立兩側。
殿中,飛禽補服的文官在左,走獸補服的武官在右,肅然無聲。
御階之上,弘治帝身著絳紗衣,赤色蔽膝,頭戴十二縫烏紗帽,手持一尺二寸玉圭,端坐龍椅。
殿試金榜已由填榜官書就,待貢士進殿,行大禮之後,將懸於奉天殿前。
金榜共有兩份,大者高懸,小者由中官奉在御前。
三拜之後,弘治帝抬手,身著蟒服鸞帶的寧瑾上前半步,朗聲道:“天子敕,賜今科貢士謝丕進士及第,欽點狀元,賜朝服冠帶。”
“賜今科貢士顧晣臣進士及第,欽點榜眼,賜寶鈔千貫。”
謝丕和顧晣臣位列三鼎甲,並不出眾人預料。
接下來的探花之位,有人猜是董王已,亦然有人猜是崔銑,無有定論。十四名讀卷官卻是表情如一,讓人猜不透半分。
不料想,寧瑾略提高聲音,道出一個群臣都很耳生的名字。
“賜今科貢士楊瓚進士及第,欽點探花,賜寶鈔千貫。”
除了殿試讀卷官,群臣皆面現愕然。
楊瓚?
這是哪個?
站在隊伍中的楊瓚亦是耳際嗡鳴,愣在當場。
探花?!
第二十一章 傳臚大典
天上掉餡餅,絕對好事。但餡餅太大,超過承受能力,也可能把人砸暈。
楊瓚所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
不提唐宋,只論本朝。
自太祖高皇帝開國以來,歷屆科舉取士,三鼎甲多取自春闈前十,乃至前五。
楊瓚是會試第五十九名,既無才名,亦無家學背景,更非前朝世家子弟。按照常理,進士出身無礙,二甲傳臚都是奢望。
如此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