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節(第1/2 頁)
</dt>
兩人同入詹事府,授太子賓客。
聖旨下達,大學士府和顧府門前車馬如龍,賓客如雲,來賀者不知凡幾。
反倒是楊瓚,整整五日,未見一個同僚拜訪。
仔細想想,不難理解。
長安伯府,顧指揮使家宅。門房都是錦衣衛,不說陰風陣陣,也是寒氣襲人。
腦袋被石頭砸過,才會主動上門。
由此,著實省去不少麻煩。
這種便宜,唯楊御史可得。無論謝狀元還是顧榜眼,都仿效不來,只有羨慕的份。
車到武學門前,並未停留,而是再行百米,停在一座官學前。
遞出御史腰牌,守衛立即讓開道路。
大門洞開,楊瓚下車步行。
繞過影壁,迎面一座空闊校場,二十餘名舞勺少年,著一式短袍,隨訓導練拳。另有十幾名七、八歲孩童,靠著牆角,正蹲馬步。
楊瓚一身緋色官袍,站在皆是青衣藍袍的官學中,極其醒目。
不到片刻,即有教授來迎。
知楊瓚此行乃是“私訪”,不為公務,略鬆口氣。引楊瓚離開校場,往二堂行去。
穿過廳門,即有朗朗讀書聲傳來。
兩人同時放輕腳步,行到窗外,見室內情形,不禁現出笑容。
官學乃是新辦,儒師訓導由國子監和京城武學調任。教授文章經史同時,不落兵法武藝。
君子六藝,被列為基礎學科。
上馬能仗劍衛國,北驅殘敵,下馬能詩書成文,定治國安邦之策。
學中子弟,不拘勳貴寒門,民戶軍戶,考評入學,每月一試。優秀者多有獎勵,落後者,不想揹著石磚,繞校場跑百八十圈,必須奮起直追。
楊廉志向遠大,立志在錦衣衛的道路上,大踏步邁進,一時半刻扳不回來。楊瓚無法,不想讓侄子被滿府錦衣衛繼續帶歪,只能咬牙,送其入官學。
為此,特地拜訪李閣老,隨後上疏天子,獻辦學之策。
天子當場拍板,就這麼辦!
不出幾日,京城武學旁新設一所官學。
辦學宗旨:仿強漢盛唐,士子仗劍,文武兼修,絕不偏科!
起初,學中多為五品以下官員及寒門子弟。
隨楊御史親侄,慶平侯長孫,武定侯三子,劉閣老玄孫等加入學籍,官學的門檻瞬間拔高,屋脊房梁都籠罩一層瑞光。
朝廷下令,學中設立文館,凡翰林學士,每旬必至講學。
官學房頂的瑞光,驟成七彩。
短短几年時間,入學的人數竟如滾雪球一般,成倍增長。
正德八年,皇長子,安化王,興王世子前來“體驗生活”,更是造成轟動,官學大門差點被擠破。
安化王不提,興王世子同皇長子相差一輩,卻是年齡相仿,交情甚厚。在大明四處碾壓,拓展疆域的過程中,獻計獻策,將國王領主酋長首領完美吊打。
幾次出海,甚至拐帶了堂侄子和堂侄女。
歷朝歷代,圍繞皇位,兄弟相爭,手足相殘,不勝列舉。
換做正德朝,完全是另一種情形。
皇次子表示:祖國山川大好,只是地方還不夠大,兒欲扛槍上馬,往塞外一遊。
皇三子正色道:父皇,聽聞美洲之外尚有沃土,兒願前往,為國朝再尋良種!
皇四子出言:陸地已不能滿足兒臣。兒要揚帆遠航,獻身科學。順便驗證楊閣老之言,看一看八荒六合,究竟是方是圓。
皇五子握拳,咬著腳丫:呀呀呀丫丫!
地球不夠伸展,他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皇太子也想撂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