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第1/3 頁)
聽聞此言,楊瓚愈發恭敬,消失的緊張感重新回來,神經立時緊繃。
“哦。”
弘治帝頓了頓,又開始咳嗽。
扶安當即送上溫水,將驟起的咳嗽微微壓下。然聲音變得沙啞,再不如之前清晰。
“如朕令爾為太子講學,經史子集,爾欲擇何篇?”
不是講習,而是講學?
楊瓚吃了一驚。
唯有內閣三位相公,翰林院兩位學士,六部尚書才有如此尊榮。換句話說,只有太子的老師,才能用“講學”兩個字。
小小的翰林院編修,膽敢為太子“講學”,活膩了不成?
天子不是口誤?
楊瓚腦中閃過多個念頭,一個比一個驚悚,頓時心如擂鼓。
“陛下,臣才識不逮,沖弱寡能,不敢妄言為太子講學。”
“朕知你非操刀傷錦之人,只好藏巧守拙。今日暖閣內,儘可暢言。言語魯莽無罪,不盡不實必罰。”
得天子此言,楊瓚絲毫沒有鬆口氣的感覺。
重新跪倒,不及哀嘆膝蓋撞在青石磚上的鈍痛,小心自懷中取出寫好的文章。三層粗布均被浸溼,展開紙頁,墨跡已是模糊一片。
楊瓚不禁皺眉。
早該想到,這麼大的雨,人淋成落湯雞,三層粗布能頂什麼事。
“陛下,臣日前偶有所得,成文兩篇。本欲上呈太子,然經雨水浸泡,已無法觀瀾。”
將幾張紙團成一團,楊瓚深吸一口氣,道:“蒙陛下洪恩,臣欲當面闡述,如有拙笨之言,缺漏不當之處,還望陛下寬赦。”
“講。”
楊瓚寫了什麼,弘治帝並不十分清楚。
昏迷這些時日,錦衣衛奏報的訊息都堆積在案頭。現下醒來,卻知大限將臨,無暇翻閱。急匆匆安排身後諸事,餘下的,只能隨之去了。
內閣三位相公才幹卓絕,輔佐太子綽綽有餘,足以扛鼎,託付江山社稷。然出於慈父之心,他仍強打起精神,宣召楊瓚。
太子能夠定心向學,楊瓚功勞不小。為日後著想,他必須當面確認,確定自己沒有看錯人。
楊瓚十分清楚,這是弘治帝“最後”的考驗。
能不能安全過關,他心中沒底。然事情至此,已沒有退路。在走進乾清宮的那一刻,他的命運再不容自己選擇。
是輔佐新君,青雲直上,還是打落塵埃,重回詔獄。
是福是禍,全在奏對之中,亦在天子一念之間。
“臣不才,鄉野泛泛之人,賜牆及肩。蒙陛下隆恩,金榜題名,點入翰林,複選弘文館,不盡惶恐。同太子殿下講習,常懷忐忑,唯恐才學不濟,愧負君恩。”
“廟堂諸公皆抱玉握珠,滿腹經綸,才望高雅。”
“臣才疏學淺,位卑職輕,不敢言經世治國之語,然蒙陛下隆恩,太子殿下厚意,為東宮計,條陳三事,以呈上御。”
一番話說完,楊瓚氣態沉穩,表情愈發肅然。
弘治帝精神不濟,雙眼仍聚在楊瓚身上,隱隱有所期待。
朱厚照沒有出言,卻是雙眼微眨,對楊瓚所言三事十分感興趣。
“臣言其一,勤孝義。乞以《孝經》常備經筵,講讀弘文館。促殿下明德正禮,束身修儀。”
“準。”
“臣言其二,明用人。古人有言,親賢德遠奸佞。寧為君子責方,勿為小人諂媚。引才望老成之士,述人心善惡,講內廷讒臣之禍,以正殿下之心。”
“善。”
“臣言其三,慎擇輔。”楊瓚頓了頓,方道,“乞選國士入東宮,為殿下講學。少言堯舜禮讓,多講前朝興衰,王朝輪替,高皇帝開創之艱,後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