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惹誰也別惹小女人(第1/2 頁)
張嘆正式入職浦江電影製片廠,成為劇本評估小組的一員。
浦江電影製片廠是事業部制,目前有動漫事業部和真人影視部,張嘆被分在了動漫事業部,據說是因為他提交的劇本是一本動漫劇本。
不過,入職浦江電影製片廠的,大部分都是衝著動漫事業部來的,這裡的真人影視部還很弱小,做了七八年,一直沒起色,靠著一兩部網劇吊著。
劇本評估小組裡的人員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像張嘆這樣的新人,事業剛起步,先從劇本評估開始,積累經驗,另一類是快退休的老人,經驗豐富,退居二線,相當於養老。
製片廠是國企,員工福利很不錯,也比較人性化,養了一批這樣的老員工。
辦好了手續,張嘆便成了一名坐班編劇。
坐班編劇有正式工作,每天上班打卡,按月領取工資,按專案拿提成。
坐班編劇之外,還有一類自由編劇。他們是自由工作者,看天吃飯,有專案才有收入,懷揣夢想,可以忍受溫飽問題,當然,一部分是已經成名,有人脈和資源的編劇,但只是少數。
張嘆沒有選擇當自由編劇,因為他沒有資源,沒有人脈,寫的劇本不會有人用。
他現在需要積累。
工作第一天,他把製片廠的工作制度看了一遍,第二天才開始看劇本。劇本不是網路上找的,而是製片廠內部送過來的。
這些劇本大部分是自家編劇寫的,也有是一些自由編劇投過來的。製片廠在使用之前,一般都會拿給劇本評估小組評估稽核。
上午是看劇本,下午是開會討論,每個人談談看法,這既是審劇本,也是讓製片廠對新人的能力有個瞭解,好做下一步工作安排。
每個月,製片廠會對評估小組的人員進行一次評分,誰有進步,誰是可造之材,誰能拉出去添磚加瓦,誰能獨當一面……日常的表現就是評估的標準。
這天下班後,評估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留了下來,開個小會。
“現在小組裡有15個人,除了5個老編劇外,另外10個新人,這五天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裡,都談談吧。”組長老劉說道。
他是名老編劇,在浦江電影製片廠幹了30多年,已經快要退休,退居二線當評估小組長,專心培養新人,工作不忙,樂在其中。
雖然新人們一個月才評估一次,但作為小組長,每個禮拜都會開一次評估小會。每週的評估意見將是月度評估會上的重要參考。
“江帆不行,這小夥子拉不回來了。”一名副組長說道。
另一人可惜道:“他名校中文專業畢業,基礎最紮實,但太一板一眼,思想僵化。”
老劉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寫下江帆的名字,以及一個D。
“薑蓉待了一個多月,成長的沒有我想的快。”
“我覺得她很有靈氣,天馬行空,有點意思。章法可以後天學,但是靈氣這東西,天生的。”
老劉說:“薑蓉可以繼續培養。”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薑蓉的名字,以及一個B。
三人對新人們一個一個評估,輪到張嘆。
兩個副組長几乎同時說道:
“這張嘆是個人才……”
“哪找來的,很不錯……”
老劉聽兩人對張嘆點評一番後,說道:“明天給他們個題目,寫個故事大綱,看看效果。”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張嘆的名字,後頭寫了一個A。
被他們點評的張嘆正在家裡做晚飯,按部就班在評估小組待了5天,他沒有半點不耐煩,相反挺享受的,正好藉機對這個世界的影視和動漫作品做一次比較詳細的瞭解,琢磨市場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