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答案(第1/2 頁)
雨霧雖然朦朧,但是斐潛的眼睛卻亮了,他認出了一個略有一些熟悉高大的身影。eΩom
斐潛往前小跑了兩步,根本不去理會黃泥沾染上了長袍的下襬,出了營門,便是一個長揖,說道:“潛遲來迎接,望各位見諒!”
馬延也領著眾人向斐潛行禮。
昨日就覺得馬延身材魁梧,今日其穿了一身戎裝,更顯得剛猛無比。
馬延正容拱手說道:“昨日某多有失禮,還望使君海涵。”說完,邊接過一旁戎裝婦人手中的野雉,雙手奉上。
這個不是不肯接受,也不是什麼小氣啊,又或是為了省事什麼的原因,好像是將斐潛送去的禮物又給送回來。
這是“還雉之禮”。
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還玉之禮”演化而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們在早期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兄弟,所以為了諸侯之間相互情感不因為分割在各自的封地而衰減,周禮中就定下了諸侯王之間的“送玉”、“辭玉”、“接玉”和“還玉”四個禮節。
其實就是一個精美的玉珪,然後由使者帶著送到出使的國家,表示出使國的諸侯王如同精美的玉石一般的品德高尚,這就是“送玉”;然後出使國諸侯要先進行推辭以示謙虛,即“辭玉”;然後使者再次敬獻,諸侯王齋戒之後“接玉”;等使者把該說的說了,該辦的事辦了,要走的時候,諸侯王又會將這一塊玉奉還,作為他送給使者之君王的禮物,就是“還玉”了。
同一塊玉石,帶來帶去,傳遞了美好的祝願,既沒有多花錢財,也沒有增加雙方的負擔,周禮中的“禮尚往來”就是對等的這種樸素又寓意深遠的禮節。
諸侯王的等級是玉石,那麼士大夫之間的相互贈送就是野雉。
斐潛微微笑著,雙手接過了野雉,將其交到了隨後趕了過來的賈衢手中,虛虛用手往營門一引,邀請馬延等人入營。
但是馬延卻沒有動,而是轉了半身,比劃了一下身後的人,說道:“斐使君,我馬家最後的一些族人都在這裡了進營門不難,但是在此之前,我等有些疑問,還請斐使君能夠成全”
“敢問斐使君,為何而來?又是為何而戰?”
馬家族人說是一個族,其實已經很單薄了,跟一個大一些的家庭基本上差不多。正當壯年的沒有多少人,包括馬延在內也就是六七人的樣子,其餘的要麼老,要麼小,還有些家眷躲在了後面的三輛大車之內。
包括馬延在內的所有的馬家族人,都靜靜的看著,在等著斐潛給出答案。
“啊雨停了!”斐潛忽然說道。
眾人才現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下來,空氣中充滿了一股特有的清新的味道,就像是希望的味道。
“叔業,召集全軍!”斐潛下令道。
“唯!”黃成雖然不知道斐潛想要做什麼,但是仍然立刻答應道,旋即布了號令。
一名司鼓奔到了營門轅鼓之下,扯掉了遮擋雨水的油布,抓起了鼓棰,擂響了轅鼓。
隆隆略顯沉悶的戰鼓聲響徹在營盤上空,兵士們慌忙從帳篷中鑽了出來,開始在營外的那一塊空地上列隊。
三通鼓的最後一聲落下,軍陣也排列好了,老兵們圍在外圍,兼顧著維護次序,新招募的兵士在最中間,面對著臨時搭建的高臺而立。
黃成帶著幾名軍候和上郡的這一群馬延等人,站在一起。
斐潛站在木質的高臺之上,從左邊看到右邊,從前面看到後面,在人群中,有熟悉的面容,也有陌生的面孔。
“或許有些人聽說,我們是準備重回上郡的,也有人聽說,上郡那裡都已經都是胡人了,土地都已經荒廢了,就算回去了,還能幹什麼?
“還有人講,上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