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第2/3 頁)
幸於明宗,冊貴妃,及其有孕,而立皇后,次年生皇七子承熙,即為景宗。
後聰慧靜婉,頗通詩書,帝深愛之,虛設六宮,不復選秀,及建元二十一年,山陵崩,景宗繼位,年號永興,後為皇太后,與輔臣何茂、周昌、趙懷等人共襄國事,乃定朝綱,規避外戚,不以之為要職,朝臣皆生敬重。
明宗次子承安,少有勇武,教養於孝聖宣皇后膝下,後戍守南越,征戰北疆,屢有戰功,永興二年,私偕太后,假死詐之,潛於揚州之地,而行夫妻之實。
乃生楚王永儀,福嘉公主永寧,越明年,事露,就地起事,乃建新朝,後屢勸之,不忍骨肉相殘,慚而自盡,以安黎庶。
睿宗感而念之,景宗亦覺傷懷,冰釋前嫌,不復有隙,及永興十六年,睿宗退位,削髮於青檀寺,不問政事,自此周歸一統。
第172章 番外(二)
第一次見到她的名字,是在承安呈上的奏疏之上。
承安說,想娶她做王妃。
因為當年的徐氏一族,以及重重緣由,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這些年來,也待他很冷淡。
不過,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又是終身大事,那姑娘門第不顯,所以他略微想了想,便準了此事。
寧海在邊上小心翼翼的問:“聖上,您要見一見姚氏,訓誡幾句嗎?”
那時候他連承安承庭幾個兒子都很少見,哪裡會專門抽工夫去見一個未過門的兒媳婦,想也不想,便推拒了。
再後來,他想起這事兒時,總覺得有點兒後悔。
倘若那天他見她一面,跟她說幾句話,該有多好。
興許後面那些波折磨難,都不會發生。
只可惜,這世間沒有如果。
承安的婚期定在了六月,是諸皇子公主中第一個成婚的,烈日炎炎,他不願去給承安做臉,索性留在含元殿裡同臣工議事,第二日他們夫妻來請安,也推說頭疼,叫他們回去了。
仔細數數,她很早便入宮,六月同承安成婚之後,竟然直到九月,他才見到她。
九月初三,是他生母的忌日,賢妃執掌六宮,先去問過他應該如何,他看她掩藏在眼底的希冀與野望,便叫她自己看著操辦,簡潔些便是。
待到第二日,披香殿裡有人往含元殿去請,他不耐煩去看那些虛偽嘴臉,藉口事忙,推脫掉了,獨自在前殿坐了一會兒,又覺得無趣,便同寧海一道,往承明殿側的花園透氣。
哪曾想到,竟在那裡遇見了她。
那是他生母的忌辰,為犯忌諱,她穿的清素,雪色上衫,藕色下裙,髮髻低低挽就,只綴青玉,身姿婀娜,像一枝梅。
遠遠瞧著,是一束白梅,近處細看她酒後醺然的面龐,卻似一枝紅梅。
不知怎麼,他心裡忽的動了一下,停下腳步,往涼亭裡去,同她說了幾句話。
她答得滴水不漏,既恭謹有禮,也疏離有度,言談中有書卷氣,卻知道遮掩鋒芒,不叫人覺得是在炫耀。
真是個妙人兒,叫他越看越喜歡。
可惜,她只想避開他。
他心裡有些說不出的滋味,但也沒為難,示意她離去,自己卻在涼亭裡坐了很久。
有點兒越界了,他想。
雖然不喜歡承安,但那畢竟也是自己的兒子,而姚氏,是承安的妻子。
聽說,他們夫妻伉儷,情誼深厚。
……
承庭大婚之後,蕭家的心思也重了,賢妃往含元殿去時,話裡話外的試探,顯然是希望他立承庭為太子。
只是,行事之間太招搖,就有些討人厭了。
更不必說,她在後宮裡,已經擺足了六宮之主的架子。
這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