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2/3 頁)
今安徽宿縣北)打了一個敗仗,宋軍全線潰退。
北伐失敗,一貫主張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對張浚大肆攻擊,還說張浚用兵,原是陸遊慫恿出來的。後來,張浚被排擠出朝廷,陸遊也罷官回山陰老家去了。
宋孝宗在金兵的威脅下,抗金決心也就動搖起來。第二年又跟金朝訂立了屈辱的和約,打那以後,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
差不多過了十年,負責川陝一帶軍事的將領王炎聽到陸遊的名聲,把他請到漢中去,做他的幕僚。漢中接近抗金的前線,陸遊認為到那裡去,也許有機會參加抗金戰鬥,為收復失地出一份力量,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命。
到了那裡,他曾經騎馬到大散關邊,觀察金人佔領的地區。在王炎衙門裡,他常常親眼看見金軍佔領區的老百姓,冒著危險給宋軍送來軍事情報。這些情景使他對抗金前途充滿了希望。
他經過詳細考察之後,向王炎提出一個計劃。他認為恢復中原一定要先收復長安,要王炎在漢中積蓄軍糧,訓練隊伍,做好一切準備,隨時可以進攻。但是,當時臨安的南宋朝廷並沒有北伐的打算,川陝一帶的將領大多驕橫腐敗,王炎對他們也沒有辦法,更談不上按照陸遊的意見出兵。陸遊滿懷希望又落空了。
不久,王炎被調走,陸遊也被調到成都,在安撫使范成大部下當參議官。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雖說是上下級關係,卻並不講究一般的官場禮節。
陸遊的抗金志願得不到實現,心裡氣悶,就常常喝酒寫詩,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感情。但是,一般官場上的人看不慣他,說他不講禮法,思想頹放。陸遊聽了,索性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ldo;放翁&rdo;。後來人們就稱他陸放翁。
這樣一過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換了兩個皇帝‐‐宋光宗趙惇(音dun)和宋寧宗趙擴,南宋王朝始終沒有決心收復失地。陸遊長期過著閒居的生活,他把滿腔愛國熱情寄託在他的詩歌創作上。
公元1206年,韓侂胄(音tuozhòu)擔任宰相,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北伐。
這使陸遊十分興奮。但是韓侂胄的北伐,並沒有充分準備,加上朝廷內部矛盾重重,使最後一次北伐又失敗了。宋寧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殺害了韓侂胄,把他的頭顱獻給金朝,訂立了屈辱的和約。
陸遊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只有用他的詩歌來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憂慮。他一生辛勤創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詩。在我國歷代詩人中,他的創作是最豐富的。
公元1210年,這位八十六歲的愛國詩人病重。臨終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恢復中原。他把兒孫們叫到床邊,唸了他最後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13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當韓侂胄北伐的時候,金朝內部也已經十分腐敗。北方的蒙古族趁這個時機強大起來。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斡音wò)邊,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會,公推鐵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並且給他上了一個稱號,叫成吉思汗。
鐵木真本來是蒙古族孛兒只斤部酋長也速該的兒子。他幼年的時候,金王朝統治者對蒙古族人民實行殘酷統治,各部落之間也互相打冤家,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難。鐵木真的祖先俺巴孩就是被金朝皇帝殺害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