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3 頁)
史思明縱容叛兵殺害了一萬多常山軍民,又把顏杲卿、袁履謙抓起來,押送到洛陽去見安祿山。
安祿山命令兵士把顏杲卿押到他跟前,責問顏杲卿說:&ldo;你本來只是個範陽小官,我把你提拔為太守,為什麼反叛我?&rdo;顏杲卿怒氣沖沖地罵著說:
&ldo;你是一個牧羊的小子,國家讓你做了三鎮節度使,有哪點對不起你?我為國除奸,恨不得斬你的頭,叫什麼反叛?&rdo;安祿山惱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顏杲卿、袁履謙拖到一座橋邊的柱子上縛起來,使用殘酷的刑罰折磨他們。
顏杲卿神色凜然,一面忍受著酷刑,一面仍舊痛罵安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滿口鮮血,還發出含糊的罵聲。
袁履謙看到顏杲卿受刑的慘酷情景,氣得自己咬碎舌頭,連血帶舌噴在旁邊一個叛將的臉上。
顏杲卿、袁履謙罵不絕口,一直到他們咽氣。
顏杲卿從起兵到失敗,雖然只有十幾天,但是他們的抵抗,拖住了叛軍的兵力,為唐王朝調兵遣將爭取了時間;他們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擊叛軍。
顏杲卿被殺後一月,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率領步兵騎兵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陘關,打退叛軍,收復常山。接著,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也帶領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會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盡安祿山叛軍擄掠的痛苦,聽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打過來,自發集合起來,修築營壘,抵抗叛軍;等郭、李大軍一到,就參加了大軍隊伍。郭、李兩支大軍兵強馬壯,士氣旺盛,接連打擊安祿山叛軍,河北十幾個郡重新回到唐軍手中。
河北大捷,截斷了叛軍的後路,叛軍軍心動搖。安祿山大起恐慌,埋怨謀士高尚、嚴莊說:&ldo;幾年來你們勸我起兵造反,說這是萬全的計策。現在西邊打潼關,幾個月也打不進去;北邊的路也被截斷。我們困守在這裡,叫什麼萬全!&rdo;他打算放棄洛陽,逃回範陽去。
正在安祿山進退兩難的時候,唐王朝統治者自己卻替叛軍開啟了潼關大門。
158 馬嵬驛兵變
潼關是京城長安的門戶,那裡形勢險要,道路狹窄。唐玄宗派大將哥舒翰帶領重兵把守。叛將崔乾祐在潼關外屯兵半年,沒法打進去。潼關的守軍每天晚上在烽火臺燒起一把火,作為平安的訊號。關裡的烽火臺接到訊號,也一座接一座放&ldo;平安火&rdo;,一直傳到長安,讓長安人民放心。
叛軍攻不進潼關,但是關裡的唐王朝內部卻鬧起矛盾來。哥舒翰主張堅守潼關,等待時機;郭子儀、李光弼也從河北前線給唐玄宗上奏章,他們請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祿山的老巢範陽;要潼關守軍千萬不要出關。但是,宰相楊國忠卻反對這樣做。有人對楊國忠說:&ldo;現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裡,如果哥舒翰打勝了,回到長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rdo;楊國忠自己知道他這個宰相最不得人心,聽了這番話,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說潼關外的叛軍已經不堪一擊,哥舒翰守在潼關按兵不動,會喪失殲滅叛軍的時機。
昏庸的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話,接二連三派使者到潼關,逼哥舒翰帶兵出潼關。
哥舒翰明知出關沒有好處,但是沒法違抗皇帝的聖旨,痛哭一場,只好帶兵出關了。
關外的叛將崔乾祐早已養精蓄銳,只等唐軍出關。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靈寶(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裡。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一出關,就中了埋伏,幾乎被叛軍打得全軍覆沒。二十萬人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還想收拾殘兵,他的部下先亂了起來,叛軍乘勝打進潼關。哥舒翰也被俘虜了。
潼關一失守,關內就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