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秦孝公與衛鞅的相遇,改變歷史的契機(第4/4 頁)
了。公孫鞅於是大規模徵用勞動力,在咸陽城中修建宮殿,選擇吉日遷都。世子駟不願意遷都,並且批評變法的不妥之處。衛鞅很生氣地說:“法律不能執行,是因為上層人物違反了它。世子是君位的繼承人,不能對他施加刑罰。如果寬恕他,那就不符合法律。”於是他向孝公彙報了這件事,把罪名加在了世子的師傅身上。結果太傅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太師公孫賈被黥面。百姓們相互議論說:“世子違反命令,他的師傅們還要受到懲罰,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衛鞅知道人心已經穩定,於是選擇了一個吉日遷都。雍州的大戶人家遷到咸陽的有幾千家。他把秦國劃分為三十一個縣,開墾荒地,增加稅收到一百多萬。衛鞅經常親自到渭水邊視察囚犯,有一天處死了七百多人,渭水都被鮮血染紅了,哭聲響徹原野。百姓們晚上睡覺,都會在夢中驚醒。於是道路上沒有人敢撿拾別人的失物,國家沒有盜賊,糧倉充實,人們都勇於為國家作戰,而不敢私自爭鬥。秦國因此變得富強,天下無敵。於是秦國派兵攻打楚國,奪取了商、於等地。在武關之外,秦國開拓了六百多里的土地。周顯王派使者來封秦國為方伯,於是各國諸侯都來祝賀。
當時,只有魏國在三晉中稱王,有吞併韓國和趙國的野心。聽說衛鞅被秦國重用,感嘆道:“真後悔沒有聽從公叔痤的建議啊!”當時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人都已經去世,於是魏國出資豐厚,招攬各地的豪傑。鄒城的孟軻,字子輿,是子思的高徒。子思,姓孔名汲,是孔子的孫子。孟軻從子思那裡學到了聖賢的教誨,有著拯救世界、安定民眾的志向。他聽說魏惠王喜歡賢士,於是從鄒城來到魏國。魏惠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以最尊貴的禮節接待他,並向他請教治國的方法。孟軻說:“我在聖人的門下學習,只知道仁義,不知道什麼有利。”魏惠王對這話感到困惑,沒有采納孟軻的建議,於是孟軻便去了齊國。潛淵有一首詩說:“仁義非同功利謀,紛爭誰肯用儒流?子輿空挾圖王術,歷盡諸侯話不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