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第2/3 頁)
也就是孝慈高皇后。’”
他話音方落,慕容丹硯突然說道:“司徒先生,你剛才說到建文帝自焚時,提到有一個傳說流傳了百年。鄭和七次出海,也與這個傳說有關。不知道這個傳說到底說了些什麼?”
鄧遙心想司徒橋這個王八蛋說話本來就顛三倒四,繞來繞去,好不容易他不兜圈子了,你偏偏又把話題岔開,真是不知好歹。林義郎等人也與鄧遙一般想法,心懷怨氣地瞪了慕容丹硯一眼。
只是慕容丹硯這一問,卻恰好搔到了司徒橋的癢處。他這人自以為博覽群書,通古達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傳說本來便是宮闈秘事,少為人知,正是賣弄自己學識的好時機。只不過當日在密室之中,魏千戶卻是一筆帶過,並未深說,他也不好意思捏造魏千戶和石大人的對話。此時聽慕容丹硯問起,正合心意,登時覺得這個小子倒也並不是非常討厭。只聽他哈哈一笑,道:“小哥,你算問對人了。這傳說自朱棣登基之後,便四處流傳,那朱棣得位不正,當了皇帝之後,卻也是心懷畏懼,寢食難安。他下令鄭和七次遠赴海外,名義上是威懾群醜,宣撫海外各國臣服大明,其實正是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那人。此外更是派出錦衣衛到各地暗地裡尋查,要查清那人的死活……”
他這番話說下來,慕容丹硯更是一頭霧水,群豪也是全然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只是厲秋風卻是面色平靜,倒似早就知道司徒橋說的是什麼事情。只聽司徒橋接著說道:“當日皇宮大火,燒死了建文帝、後。不過朱棣登基之後不久,朝野便有一個傳說。說是當年太祖皇帝駕崩之前,擔心朱允炆對付不了幾個藩王,便將一個錦盒交給一個貼身太監,叮囑他說,若是皇太孫一生平安無事,便無須開啟這個盒子。若是突發劇變,皇宮被困,危急之時將這個盒子開啟,自然便明白如何去做。燕王舉兵靖難,攻破應天,大軍直撲皇宮。建文帝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卻又不想成為叔叔的俘虜,便即決定自殺殉國。此時突然一個老太監走了過來,對建文帝說道,太祖皇帝駕崩之前曾經交給他一個錦盒,並叮囑他如果皇上遇到危難,可以開啟盒子。建文帝聽後,急忙要這個老太監將錦盒取來。兩人將那錦盒開啟一看,裡面裝有三件僧衣,三張度牒,一把剃刀。三張度牒上分別寫著應賢、應能、應文三個名字。應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應賢、應能則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楊應能、葉希賢。盒中還有一張紙條,上面是太祖皇帝親筆所書: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建文帝一看,便明白這是太祖皇帝早就預料到燕王會造反,留此錦盒,告知自己剃髮為僧,從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太祖皇帝的遺言,建文帝剃髮做了和尚,從鬼門逃出宮去,由親信趁亂送出應天,從此銷聲匿跡。建文帝化裝為僧人出逃之後,皇后為了掩護建文帝逃走,命令太監放火焚燒皇宮,然後自己跳入火海,自焚而死。這位皇后也姓馬,但是並非出身於孝慈高皇后之家族,性子剛烈無比,令人讚歎。待得燕軍攻入皇宮之後,燕王親自帶人進入被燒成一片廢墟的皇宮,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太監、宮女們生怕燕王知道建文帝逃走,惱羞成怒之下大開殺戒,便慌稱建文帝和皇后已自焚而死,除了指認皇后的遺體之外,又將一名燒死的侍衛屍體指為建文帝的遺體。其時皇宮已燒成白地,這侍衛的屍體自然也被燒的面目全非,難以辨認。燕王信以為真,便沒有追究。”
司徒橋說到此處,見眾人一臉驚愕,笑道:“此事的真偽,咱們自然不得而知。不過燕王登基之後,便有官員暗地裡傳說這件事情。民間百姓更是街談巷議,說什麼的都有。於是這傳說越傳越邪乎,到了後來,終於傳到宮裡去了。朱棣聽後嚇得要死,雖然他登基之後,便即詔告天下,要以仁孝治國,不負太祖皇帝所託。一聽到建文帝還活著的訊息,立時大驚失色,情急之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