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香港金融保衛戰一(第2/2 頁)
數暴跌1800多點,恒指從點的高位暴跌到8185點。國際金融炒家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的市民面對恒指的暴跌,港幣的持續貶值是人心惶惶。
到了1998年的7月,國際金融炒家再次購入500億港幣的期指合約並迅速拋空。港幣與美元的匯率來到了1:8.8。恒指更是大跌1100點。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主席對外宣提高短期貸款利率,利率的上升會提高投機的成本。同時發表宣告,港府會動用外匯進行救市。
市場恐慌情緒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在這次國際炒家衝擊香港金融市場時,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炒家沒有進行即期拆借活動,而是預先囤積了大量的港元。
而這些港元又來自多方面,但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一些國際金融機構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發行的一年至兩年期的港元債券,總金額約為300億美元,年利息為11%。
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這些港元調期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對沖基金。
這些港元成為對沖基金攻擊香港金融市場的低成本籌碼,使投機者具備了在匯市進行套利的有利條件。
而對沖基金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遠期美元以平衡風險。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就持有總金額約400億美元的買入合約,到期日為1999年2月。
到了1998年的8月,國際炒家再次向市場拋售了800億港元的期貨合約,恒生指數跌到了4800點。跌勢沒有絲毫的止勢。
港幣對美元的匯率更是突破了歷史來到了1:9.5。
1998年6、7月,當恒生指數攀升至點高位的時候,對沖基金大舉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倉頭寸。
對沖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倉,是因為它們預計港股在受到衝擊後恒生指數必然會大幅下跌。
而恒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每點50港元,也就是說,若建的是空倉,恒生指數每下跌一個點,就可以給做空者帶來50港元的利潤。
眾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事,開啟了香港的新時代。但是,對國際炒家而言,這正好為他們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
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香港的經濟、社會會發生什麼變故等一系列問題,不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沒譜。
而恒生指數代表香港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
只要能動搖恒生指數,就能打擊人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恒生指數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廣大投資者盲目恐慌,從而達到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
國際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恒生指數,兩個多月的時間使恒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4000點關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