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景帝崩(第3/4 頁)
,並繼續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策略,於即位第二年便下詔推遲男子服役的年齡三年(從17歲推遲到20歲),縮短服役時間,再加上漢景帝自身十分的勤儉節約,這極大減輕了百姓負擔,保證了國家的農業生產。
同時,漢景帝還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從而保證了正常的農業生產,例如後元二年(前142年)四月,由於遭遇嚴重旱災,導致當年糧食欠收,漢景帝便下了一道《令二千石修職詔》,其中說道,“雕文鏤刻,是損害工業生產之事;錦繡纂組,是損害女工之事。農業生產受到損害,就是飢餓的根源;女工受到傷害,就是受凍的根源。飢寒同時出現,很難說不是人禍。朕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蠶,作為祭祀祖廟時的貢品和祭服,就是為了給天下百姓作榜樣。我不接受進獻的物品,減少膳食,降低百姓的徭役賦稅,就是為了鼓勵天下百姓努力耕種和養蠶,使得百姓平日多有積蓄,以抵禦災禍。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原因在哪裡呢?或許是因為奸詐的人做了官吏,公開行賄受賄,貪求錢財,剝削百姓,侵奪萬民。縣丞是重要官員,執法犯法,與盜賊共盜,太不像話!命令郡國守、相等二千石官員,各自嚴格遵守職責;不履行職責、政績不好的官員,丞相要向朕奏報,議定處置的罪名。”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又詔令郡國勸農桑、多種樹,禁止官吏採買黃金珠玉,否則以盜竊論罪。
在律法層面,繼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後,漢景帝繼續減輕刑罰,使得刑罰更加趨於合理,並強呼叫法謹慎,增強司法的公平性。當然,漢景帝也並非一味仁慈,例如在對待地方豪強的問題上,由於朝廷長期實行“無為而治”,導致地方豪強並起,這些人憑藉家族勢力不斷壓榨百姓,甚至對抗朝廷,導致民怨沸騰,漢景帝為了予以懲治,則任用了包括郅都、王溫舒、嚴延年、寧成在內的酷吏,痛誅在地方為非作歹的不法豪強。
在軍事層面,漢景帝基本沿用了與匈奴和親的策略,雖然在位晚期漢匈衝突有所加劇,但總體而言,漢匈關係相對較為平和。同時,漢景帝沿用漢文帝時期的“入粟拜爵”、“募民實邊”和“黷罪之法”等策略,不斷充實漢朝邊塞,而正是由於這些策略的有效實施,使得匈奴南侵難度不斷加大,漢文帝以前那種整個北部邊郡全部遭受匈奴威脅的局面不復存在,匈奴除了整合大軍大舉犯邊之外,各部落隨意南侵的情況大幅度減少。
從漢文帝劉恆到漢景帝劉啟,歷經兩代治世明君的治理,使得西漢迎來了立國以來的第一個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國家無事,沒有遭遇到水旱之災的情況下,百姓基本能夠保證自給自足。正是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朝廷輕徭薄賦的刺激,漢朝迎來了人口爆發期,漢朝的人口從西漢立國初年的約1300萬,提升到了約3000萬。
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也使得朝廷的國庫日漸充盈,甚至達到了“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的地步,邊塞地區的糧食儲存,更是從漢文帝時期便始終保持著足夠五年之用的存量。
而為了應對匈奴的威脅,漢文帝時期便在邊塞地區建立了官辦馬苑,用以專門飼養馬匹,經過文景兩代的發展,到漢景帝去世之前,漢朝的戰馬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四五十萬匹,而且當時民間養馬現象也十分普遍,以致形成了“眾庶街巷有馬,而阡陌之間成群,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的景象,這與西漢初期“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隨著“挾書令”的廢除,再加上漢景帝在提倡黃老之學的同時,不再禁止其他學派的發展,使得包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