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滅衛氏朝鮮(第1/4 頁)
天子募罪人擊朝鮮。其秋,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勃海,兵五萬,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誅右渠。
——《漢書·朝鮮傳》
在接連向東南、西南和西北用兵,解決了這三個方向的威脅之後,漢武帝又將目光投向了東北,這裡還有一個拒不臣服的國家——衛氏朝鮮。為此,漢武帝於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使者涉何出使朝鮮,卻不想因此又引發了一場戰爭。
早在戰國時期,作為七雄之一的燕國在全盛時期,曾經向東擴張,佔領了真番,朝鮮半島北部的箕子朝鮮也臣服於燕國,燕國於此設立官吏,修築邊防要塞。秦始皇攻滅燕國後,於遼東設立遼東郡,原屬於燕國箕子朝鮮遂獨立於秦國之外。
漢朝建立以後,由於關東地區大片土地都由諸侯國佔據,遼東亦被燕王臧荼統治,朝廷根本無法越過這些諸侯國再去關注朝鮮半島的問題,因此從秦朝到漢初,箕子朝鮮始終獨立於中原政權之外。
後來,燕王臧荼謀反被滅,劉邦封盧綰為燕王,為了確保東北邊塞的穩定,又與箕子朝鮮以浿水(今朝鮮大同江)為界。相較於秦朝,漢朝在遼東的邊界進一步內縮,原屬於秦朝、位於浿水以東的鄣塞亦被放棄。
盧綰被立為燕王后,臧荼麾下的不少文臣武將都轉投到了其麾下,衛滿便是其中之一。衛滿本是戰國末期燕國人,秦朝末期天下局勢動盪,臧荼被燕地貴族擁立為燕王后,衛滿投入其麾下。臧荼因謀反兵敗被殺,盧綰被立為燕王后,衛滿便又轉投了盧綰。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因盧綰反叛朝廷,劉邦派兵攻打燕國,盧綰兵敗逃亡匈奴,衛滿亦聚集親信一千餘人逃亡在外,並最終東渡浿水,投靠了箕子朝鮮。
衛滿請求箕子朝鮮君主箕準讓自己居住在朝鮮西界,收攬中原亡命者作為朝鮮的藩屏,箕準於是任命衛滿為博士,賜予禮器圭,並將箕子朝鮮西部、原屬於秦國的空曠之地“上下鄣”周邊方圓數百里土地封給衛滿,讓衛滿守護箕子朝鮮西部邊境。自此以後,衛滿帶領部眾居住箕子朝鮮西部,大肆招募遼東流民、逃兵、亡人,實力迅速發展壯大。
漢惠帝元年(前194年),羽翼已經豐滿的衛滿,向國君箕準謊稱漢朝派遣十路大軍前來攻打,請求率兵返回都城王險城(今朝鮮平壤)協助防守。箕準不知其中有詐,同意了衛滿所請,衛滿率領軍隊返回王險城後,立即發動兵變,擊敗了箕準的軍隊後奪取了都城,兵敗的箕準無力再戰,只能帶領親信數千人從海路逃往朝鮮半島南部的辰國。
箕準逃走後,衛滿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朝鮮(或稱衛滿朝鮮)政權,其治下民眾包含了真番、朝鮮土著及燕、齊亡命者。
時值呂后執政時期,由於漢朝天下初定,忙於恢復國內生產,再加上呂后被國內政務所困,因此朝廷雖對箕子朝鮮的動亂有所耳聞,卻也無暇顧及,只是委派遼東太守與衛滿談判,確保邊境安危。遼東太守經過呂后批准後與衛滿約定,以衛氏朝鮮作為漢朝的外臣,協助漢朝防禦邊塞外的蠻夷部落,而作為回報,漢朝則答應給予衛滿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幫助其穩固統治。
此後,衛滿憑藉兵威,再加上漢朝這棵大樹,先後征服、招降了周圍的諸多小國,真番、臨屯也都被迫歸降,衛氏朝鮮隨之一躍成為漢朝東北部的一個大國,統轄區域方圓達數千裡。
衛滿本就出身中原,對於中原王朝的實力十分清楚,雖然衛氏朝鮮在其手中實力大增,但終其一生,始終不敢對漢朝有絲毫冒犯,始終履行著作為藩國的責任,按時朝貢,積極與漢朝通商,與漢朝長期保持著和平穩定的關係。
衛滿死後,其子繼承王位,在衛滿的教育下,其子對於漢朝同樣保持著極大的敬畏,不敢有絲毫違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