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西漢公元前60年設定了什麼官職 > 第70章 實邊塞、分諸侯(上)

第70章 實邊塞、分諸侯(上)(第3/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兵要領,繼而分析了匈奴和漢廷在軍備能力方面的長短優劣,他表示:匈奴在戰馬、騎射、環境適應能力方面略強,而漢朝則在兵種配置、武器配置、甲冑水平和步戰能力等方面強於匈奴。

因此,晁錯建議應該對投降的胡人、義渠等部落善加利用,因為他們的飲食、習俗和匈奴相似,可將這些人武裝起來,以名將統領,再給邊郡配備良馬。如此朝廷在原有軍隊的基礎上,也擁有了與匈奴類似的軍隊,兩種軍隊相互配合,必然能夠擊敗匈奴。

漢文帝讀過《上書言兵事》後極為滿意,下詔對晁錯予以嘉勉。晁錯受此鼓勵,於是又上了一道《守邊勸農疏》,晁錯先是分析了匈奴人的生活習慣和作戰方式,然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晁錯表示:胡人打仗來去如風,這是由於遊牧的習俗帶來的,如今胡人屢次南犯,如果朝廷不出兵相救,那麼邊境百姓就會因為絕望而投敵;如果發兵相救,兵少起不到作用,兵多又難以快速趕到,趕到邊境時匈奴人早跑了;如果聚集大量軍隊守邊,朝廷費用支出又太大,等到撤軍匈奴便又來了。如此年復一年的下去,只會空耗國力。

陛下派遣將士守邊,固然是為了百姓,但這些士兵每年輪換,很難真正瞭解胡人的作戰方式,倒不如採取屯田戍邊的方式,挑選一批百姓常居邊塞,一邊種田、一邊守備。可在邊疆修築防禦工事,在戰略要地建立城邑,由朝廷在這些地方建造房屋,準備種子農具,招募罪犯和免除刑罰者前去居住,如果人數還不夠,就招募家丁、奴僕、贖罪之人和想要拜爵之人,讓他們在邊塞安家,先由朝廷提供糧食衣物,直到他們能夠自給自足。為了讓這些人安心守邊,可給予他們大量優惠政策,例如允許購買爵位,朝廷出資成家,給予豐厚戰功賞賜等。

如此一來,邊疆人口充足,這些人平時耕種,農閒接受訓練,戰時便可組建軍隊抵抗匈奴,而且這些軍隊保護的乃是自己的資產,必會拼死作戰,各地守軍還可相互支援,匈奴就再也難以入侵,朝廷的支出也會大大減少。

晁錯的《守邊勸農疏》,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了屯田戍邊的建議,可謂一大創舉。漢文帝看後大為欣喜,立即予以實施,招募民眾前往邊塞居住。

見到漢文帝採納了自己的建議,但並未全部採納,晁錯於是又上了一道奏疏,說道,“臣聽說,古代在遷徙民眾前,一定要檢視當地的實際情況,然後再營造城邑、修築城池,劃定閭里,分隔住宅區域,先為民眾修築房屋,配置器物,使民眾到達後有房屋可以居住,有器物可以使用,這樣才可以讓百姓們不會留戀家鄉而爭先前往居住。同時,又為他們設定醫生、巫師,以醫治疾病,主持祭祀,如此方能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安心留居邊塞。

臣還聽說,古代於邊地設縣以防備敵人,通常以五家為伍,伍設伍長;十長為一里,裡設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設假侯。皆選擇有才能又有保護能力,熟悉地形且得民心者充任,平時教授百姓射術,戰時帶領百姓禦敵,從小一起生活,相知、相助、可共生死。如此勸以厚賞、威以重罰,百姓才能前仆後繼不畏生死。如果遷徙的百姓不是身強力壯者,那麼只是浪費錢財糧食,根本沒什麼用;如果只是百姓身強力壯,而沒有良吏,那麼也只是空耗其功。

如此,陛下便可拒絕和親以作試探,估計匈奴冬天便會南下進攻,到時我們邊境大治,必能重創匈奴,匈奴也就能夠降伏了。”

晁錯的這封奏疏,無疑是對前番建議的極大補充,具有明顯的可行性和實效,然而無論是《守邊勸農》,還是《募民實邊》,都是必須長期堅持才能取得實效的建議。可晁錯在文章的結尾,卻又寄希望於冬季一戰便對匈奴造成沉重打擊,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由此可見,晁錯雖然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